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24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角色的故事,24个时代切片,勾勒出中国古代新莽时期的社会风貌。

内容简介

本书的时代背景设定为两汉之际,新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在史料基础上构建故事,以文学性手法呈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朝代虽已更替,但西汉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国力强盛的印迹犹在;另一方面,在各色人等的生活中,有喜悦,也有烦恼;有憧憬,也有惆怅;有艰辛,也有收获。

通过本书,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中国古人“共度”十二个时辰,沉浸式体验古代中国的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作者庄奕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中国考古学副教授。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北京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西北大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学士。主要研究兴趣在于中国古代用水系统和农业史,进行过大量实地调查。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子 夜晚的第七个小时 (00:00——01:00 后子时) 医者开药方

丑 夜晚的第八个小时 (01:00——02:00 前丑时) 盗墓贼作案

丑 夜晚的第九个小时 (02:00——03:00 后丑时) 接生婆接生婴儿

寅 夜晚的第十个小时 (03:00——04:00 前寅时) 马夫的抱怨

寅 夜晚的第十一个小时 (04:00——05:00 后寅时) 磨坊的主妇

卯 夜晚的第十二个小时 (05:00——06:00 前卯时) 铜匠的请教

卯 白天的第一个小时 (06:00——07:00 后卯时) 河工的乡愁

辰 白天的第二个小时 (07:00——08:00 前辰时) 先生的学堂

辰 白天的第三个小时 (08:00——09:00 后辰时) 织工采桑

巳 白天的第四个小时 (09:00——10:00 前巳时) 修墓人带徒弟

巳 白天的第五个小时 (10:00——11:00 后巳时) 盐工煮盐

午 白天的第六个小时 (11:00——12:00 前午时) 祭官的争论

午 白天的第七个小时 (12:00——13:00 后午时) 燧长收割干草

未 白天的第八个小时 (13:00——14:00 前未时) 仓啬夫接受校验

未 白天的第九个小时 (14:00——15:00 后未时) 驿骑赶往都城

申 白天的第十个小时 (15:00——16:00 前申时) 农夫小憩

申 白天的第十一个小时 (16:00——17:00 后申时) 刑徒抵达终点

酉 白天的第十二个小时 (17:00——18:00 前酉时) 窑工的烦恼

酉 夜晚的第一个小时 (18:00——19:00 后酉时) 厨子准备晚宴

戌 夜晚的第二个小时 (19:00——20:00 前戌时) 忧愁的侍女

戌 夜晚的第三个小时 (20:00——21:00 后戌时) 史官下定决心

亥 夜晚的第四个小时 (21:00——22:00 前亥时) 舞人结束表演

亥 夜晚的第五个小时 (22:00——23:00 后亥时) 宫女准备浴室

子 夜晚的第六个小时 (23:00——00:00 前子时) 士兵为生命而战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简体中文版编后记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是2022年由联合天畅出版,作者庄奕杰。

得书感谢您对《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古代希腊 电子书
本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马其顿亚历山大去世止的历史,重点叙述了古风到古典时代希腊城邦的兴衰。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壹 电子书
以10个领域100位科学家的生平及科学成就为主线,为你展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轨迹和科学发展的环境。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贰 电子书
以10个领域100位科学家的生平及科学成就为主线,为你展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轨迹和科学发展的环境。
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文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易代之际的吴中文人,在应彰显个人本色、抒情写意的时期,他们却关注社会现实、抨击时政;在应为新政权摇旗呐喊的时期,他们却向往自由,追求散漫无拘。本书以此思路为主导,全景展现了吴中文人在元政权、张士诚政权、明政权三个政权更迭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特点。在研究思路上,本书采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文人心态为中介,打通社会文化变迁与文学思想的关联。
谈古说兵——中国古代兵器赏谈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冷兵器爱好者收藏者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的书籍,从商周时期的青铜武器,到汉唐时期的武器,再到元代,以至明清时期各类冷兵器。本书将刀枪剑戟斧钺勾叉这类中国兵器史上出现多的各类武器悉数介绍给读者,包括年代、形制、器物的判定等,为我国古代兵器发展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参考,也为喜爱中国文化、中国兵器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提供了一部的参考书。它的面世也将为弘扬中国文化发挥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