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要保持国家治理的战略定力,要自信而不自卑。
内容简介
社会风险就是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态等系统在内的广义社会系统发生混乱、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本书尝试从抽象内涵和具体外延两个方面对社会风险进行界定,并且认为在当今中国,正确化解社会风险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并且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社会治理、温暖型改革这三根战略支柱作为支撑。
作者简介
作者钟君,法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曾挂任重庆市丰都县副县长一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次命中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对申论考试的实质和核心有深刻的把握,首创申论万能思维体系,独创申论分析问题的“万能五点”和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授课内容操作性强,易于掌握:授课风格幽默风趣,挥洒自如。授课中注重思维训练和教学互动,深受全国各地学员欢迎。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一
序二
导言 警惕社会之霾 维护社会安全
一 何为社会风险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洞见和应对
三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风险社会
四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实证调查
五 形形色色的社会风险外壳
六 社会风险如何化解
第一章 社会风险的理论构想
第一节 社会风险的概念界定
一 社会风险的定义
二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社会风险的概念构成
一 社会风险源:社会矛盾
二 社会风险外壳:风险的征兆
三 社会风险熵:风险程度
四 社会风险结果:社会稳定或社会危机
第三节 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和反应机理
一 客观不确定性
二 复合累积性
三 社会风险的动态反应机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及其风险的洞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的剖析
一 社会矛盾与人类实践相伴而生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
三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四 “三大差别”是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
五 苏联的社会矛盾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风险的洞见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背后的风险逻辑
二 资本隐藏的社会风险
三 异化带来的社会风险
四 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风险与苏联解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化解矛盾和风险的预见
一 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的路径和方法
二 社会矛盾和风险解决的终极向往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风险的思考与应对
第一节 两类矛盾与以阶级斗争为纲
一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二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估社会风险
第二节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
二 改革开放有风险,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三 准备好对策,即使出现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第三节 拒腐防变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 苏东剧变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诱发国内政治风波
二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历史性课题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抵御风险的思想武器
第四节 改革发展中的风险与科学发展观
一 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世所罕见
二 面对“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居安思危,不惧任何风险
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解发展风险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沉着应对社会风险
第五节 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
一 底线思维的本质
二 战略定力的理论内涵
三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守住的四条底线
四 国家治理中底线思维的实践运用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风险社会
第一节 西方风险理论批判
一 西方风险理论的主要流派
二 西方风险理论的内在局限
三 西方风险理论的局限源于历史唯物主义缺场
第二节 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一 风险的普遍性与风险社会的特殊性
二 科技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风险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是风险社会的根源
三 风险社会是成熟资本主义的特有表现
四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全球化时代是风险社会存在的历史条件
五 阶级斗争及其利益分裂是风险社会的社会动因
六 风险社会何时消退?
第五章 中国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的实证调查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社会认知
一 当前的社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总体可控
二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当前主要社会矛盾
三 社会矛盾多点呈现,腐败问题最受关注
四 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是社会矛盾的最主要原因
五 社会成员对社会矛盾的治理有更高期望
第二节 社会风险的社会认知
一 政府公信力下降和权力缺少有效监督或是最大社会风险
二 社会风险熵呈放大趋势
三 应对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当多措并举
第三节 分类视阈中的社会风险评价
一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政治面目的相关性分析
二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三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四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阶层群体的相关性分析
五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城乡)区域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风险源探析
一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根源
二 全球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影响
三 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利益调整与贫富差距
四 工业社会的风险转移
五 经济独眼中的维稳误区
第六章 社会风险的社会外壳
第一节 社会断裂与社会冲撞
一 社会断裂
二 社会冲撞
第二节 社会堰塞湖与“奴族”的暴戾之气
一 社会堰塞湖
二 “奴族”的暴戾之气
第三节 改革“内轮差”与公共服务的短腿
一 改革“内轮差”
二 公共服务的短腿
第四节 “数字鸿沟”背后的社会排斥
一 “数字鸿沟”
二 社会排斥
第七章 社会风险的政治外壳
第一节 “缟色腐败”
一 “缟色腐败”的内涵
二 “缟色腐败”的表现
三 “缟色腐败”的危害
第二节 民主法治的形式化
一 民主的形式主义倾向
二 法制完备,法治不足
第三节 政绩考核的两难
一 “GDP崇拜”与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
二 破解GDP崇拜的隐忧与出路
第四节 暴力恐怖的阴影
一 暴力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 暴力恐怖事件蔓延的复杂原因
第八章 社会风险的经济外壳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陷阱
一 新自由主义的风险实质
二 新自由主义的风险后果
三 世界工厂
四 “莞式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的隐痛
一 “迈达斯灾祸”
二 “伪”城市化
三 城乡差距
第九章 社会风险的文化外壳
第一节 价值共识缺失
一 信仰真空
二 道德滑坡
三 “普世价值”风险
四 意识形态淡化论
第二节 诚信缺失
一 “老不信”现象
二 “老不信”现象的症结
三 “塔西佗陷阱”
四 警惕“谣翻中国”
第三节 社会焦虑症
一 社会焦虑症的病源
二 社会焦虑症的具体诱因
三 社会焦虑的四种类型
四 知识分子的深层焦虑
第四节 指尖上的话语权革命
一 话语权革命的内在逻辑
二 话语权革命中的舆论斗争
第十章 化解社会风险的形而上思考
第一节 认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
一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根本宗旨
二 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价值内核
三 动态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基本特征
四 民主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方法论:辩证法
一 “五位一体”的辩证法
二 “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辩证法
三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法
四 “鱼”和“水”的辩证法
五 预防与治理的辩证法
六 风险与机遇的辩证法
第三节 价值论:共识、共享、共富
一 共识——化解社会风险的价值前提
二 共享——化解社会风险的价值方式
三 共富——化解社会风险的价值原则
第十一章 化解社会风险的形而下策略
第一节 化解社会风险的三根战略支柱
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风险社会说“不”
二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
三 打造温暖型改革,提升人民福祉
第二节 完善四大机制,化解社会风险
一 建立系统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
二 培育开放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
三 构建完善有效的社会安全阀机制
四 探索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之霾: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逻辑与现实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钟君。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之霾: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逻辑与现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