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汉字作为不可回避的他者,是使日语向外拓展的语言契机“汉字”是日本人的语言即日语中不可或缺的文字要素,但同时它带着自“汉”传来的标识被日本人沿用至今《古事记传》中体现的是将汉字视为借来之物,只是用以书写、表达日语的借用观念汉字在中国也同样受到他者的影响,并作为向他者开放的语言契机而存在

内容简介

在日本,给日文中的汉字贴上异质性的标签,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看法,但这样的汉字观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究其源头,本居宣长《〈古事记〉传》中将汉字视为借来之物的观念,对后世日本的汉字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本书中,子安宣邦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和知识考古学式的分析工作,回顾了明治时代以来日本思想史中“汉字问题”的来龙去脉,选取了本居宣长、山田孝雄、太宰春台、龟井孝、武内义雄、井上哲次郎、时枝诚记等日本学者的相关论述,重现了汉字在日本是如何被打上外来标签的文化史过程。

作者试图由此阐述这样一个批判性的观点: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既不是排他的、产生自我之异端性的他者,也不是接受者自身语言认识必须承受的、作为外伤之异质性的他者。汉字和汉语,其实是日文、日语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不可回避的他者”,是使日语可以不断向外部拓展的一个语言契机。


 


作者简介

子安宣邦 1933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史大家。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子安宣邦知识渊博,思想深刻,在日本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顾春 文学博士,现于北京工业大学任教。研究方向为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


章节目录

中文版序 汉字作为“不可回避的他者”

第一章 何为“汉语”

一 “汉语”概念的成立

二 国语的侵入者

三 国语与国籍的隐喻

四 “汉语”输入论

五 日语之不幸

六 汉字不适合论

七 汉字衣裳论

八 假设游戏与预言游戏

九 汉字书面语言的成立

第二章 《古事记》—— 一个汉字书写的文本

一 《古事记》可读否?

二 理解文本的两条曲线

三 汉字文本的存在

四 《古事记》文本的神圣性

五 汉字文本的透明化

六 创造“古语之貌”

七 此乃“新训古事记”

八 “变体汉文”文本

九 “汉文训读体”:作为语言的事后性

十 日语书面语(和文)的形成

第三章 对他者的吸收及自我内部的融会——汉文训读的意识形态

一 何为“训读”?

二 训读实乃一种翻译

三 汉文训读的意识形态

四 古学的逆说

五 以外部创造内部的能力

六 诚与“まこと”(真事、真言)

七 武内与“诚的言说”

八 儒教的日本化(一)

九 儒教的日本化(二)

第四章 作为译词的现代汉语——“伦理”概念的确立及其演变

一 “伦理学”概念的提出

二 青年明治哲学学者的课题

三 “伦理学问题”的出现

四 “伦理学”的话语结构

五 “日本道德论”的提倡

六 “伦理学”与“国民道德论”

七 “伦理”概念的儒教再建

八 对“伦理”概念的再次发问

九 “伦理(ethic)”概念在解释学上的重构

第五章 汉字与“国语的事实”——时枝城记“语言过程说”的成立

一 新归朝者的感想

二 国语的事实

三 新国语学的抱负与挫折

四 “语言过程说”的成立

五 索绪尔与否定性的语言像

六 从“结构”到“过程”的转变

七 主体——语言的存在条件

八 新国语学的成立

九 汉字问题何去何从

十 汉字绝非借来之物

十一 汉字与国语的规则

第六章 汉字及固有语言的自我认同——国语与日语

一 汉字与国语的意识

二 国语意识与汉字记录法

三 汉字的输入与国语的主体

四 汉字与“国语的事实”

五 汉字并非借来之物

六 语言主体概念的转换

七 具有日语特性的语言

八 通向时枝国语学之路

代后记 汉字论的视角

译后记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是202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子安宣邦。

得书感谢您对《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山海经(百绘卷) 电子书
130幅原创绝美板绘,重现《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电子书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工作实务   群众文艺创作手册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案例选编   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埃及四千年珍宝 电子书
1.埃及四千年文明图鉴,古埃及文化的视觉盛宴 ·了解金字塔如何从传奇建筑师伊姆霍特普的阶梯式金字塔发展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了解古埃及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例如纳尔迈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三世。他们统一国家并扩大疆界,建立起辉煌的埃及帝国。 ·了解古埃及的女性王室成员:“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至上权力,奈菲尔塔利的宏伟陵墓,以及“埃及艳后”的神秘死亡。 ·了解古埃及令人称奇的金银宝藏:赛特哈索尔尤内特公主的精美首饰,少年国王图坦卡蒙的稀世珍宝,以及传奇之城塔尼斯的统治者普苏森尼斯的惊人财富。 2.作者权威,具备专业学历背景 本书作者为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从2012年起任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主管。他定期在杂志上发表关于埃及考古和历史的文章。著有《阿布辛拜尔和努比亚寺庙》(2019年)、《古埃及珠宝》(2020)等。 3.装帧精致,印刷精美,阅读体验好 大16开本设计,精装,采用特种纸张印刷,展示古埃及文明艺术之美。 4.亚马逊4.7星推荐 该书英文版上市后,在亚马逊网站评分为4.7,获得《亲爱精神》杂志、旅行网站、专业书评人、教育从业者的认可和推荐。
聊聊酱酒 电子书
这是一本关于酱酒的普及类图书。本书的作者是茅台镇一位从事20多年酱酒研究和酒文化宣传的知名人士,他分成几个章节给读者讲述酱酒市场的状况和发展情况、酱酒工艺、酱酒文化、酱酒品牌推广、酱酒营销方式以及酱酒的品评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等。本书整体内容比较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