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当下,打通古今,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间。

内容简介

传统比兴诗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诗教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文学的审美属性。本书在梳理传统比兴诗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十七年诗歌、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呈现了传统比兴诗学在当代的延续、更新与消逝,呈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历史影响的焦虑,以及远离历史后,诗歌写作的尴尬。

作者简介

作者张雨,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一)诗歌表达的话语模式

(二)社会批评的话语模式

第一章 比兴的双重内涵

第一节 比兴与社会批评话语的形成

一 比兴的意义转换模式

二 比兴与美刺

三 比兴与讽谏

第二节 比兴与诗歌之美的形成

一 兴——诗情的发生

二 方法的自觉

三 诗后效应——诗歌的蕴藉性

四 从诗歌意境到人生境界——生命诗学的形成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比兴研究

第一节 “美刺”、“讽谏”的文化语境

一 “理”的统一与“礼”的规范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节 “鸟兽草木”的诗歌景观

一 从“鸟兽草木”到“草木”“禽兽”

二 艾青的“鸟兽草木”

三 郭沫若与《百花齐放》

第三节 审美比兴的消逝

一 比兴与民歌改造

二 蕴藉表达的危险

三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

四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人性

第三章 朦胧诗与比兴研究

第一节 最后的“诗谏”

一 “诗谏”的发生——悼贤臣、清君侧

二 “诗谏”的高潮——“一切政策必须落实”

三 “诗谏”的尾声——控诉官僚主义

第二节 告别“谏者”

一 个人英雄的出现

二 从“相信”到“怀疑”

第三节 告别“温柔敦厚”——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

一 “温柔敦厚”的当代景观

二 告别“温柔敦厚”

三 比兴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 第三代诗歌与比兴研究

第一节 无“志”可言——第三代的诗歌处境

一 “天狗”的解救之道

二 绝望的“天狗”

三 绝路而返——第三代诗人的诞生

第二节 “去意存象”与“靠近能指”

一 去意存象

二 靠近能指

第三节 告别远方

一 远方的“声音”

二 告别远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雨。

得书感谢您对《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风徐徐——当代廉政诗歌选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三辑:第一辐为“清涟席”,从时代正气中开掘诗意,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杨善洲、任长霞、沈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的形象得到了艺术的展现。第二辑为“清音阁”,在警醒和鞭挞里提供醒悟。第三辑为“清风苑”,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笞钟长鸣。
京渝之蓝 电子书
本书以多年来往于山城重庆和首都北京之间的T10/9次蓝色特快列车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了这趟经典列车的方方面面,讲述了一个个十分感动的故事和作者的辛酸历程。
牧马河之夏 电子书
《牧马河之夏》是一部中篇小说集,收入11篇。集子中的故事有关于明清易代时期文人士子的悲辛处境——背负沉重历史,挣扎沉浮中的爱与泪,痛与怕。关于秦准歌女的家国情怀、爱情悲喜——在沧海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当代硕博士生面对现实的碾压、理想的撕扯,进退失据中踉跑前行、以至沉沦。关于底层出身的白领女性在面对现实贫瘠、诱惑无限时,从纯洁坚守,到全线溃败的曲折心路。更有关于知识女性在对恶劣原生家庭的逃离和牵绊
狄仁杰之恶麒麟 电子书
巍巍盛唐,武则天欲举办祭天大典,幽州城忽闻魔兽恶麒麟肆虐,州官遭弑,百姓染血,天降噩兆的流言暗生。狄仁杰赴幽州侦查,一路杀机四伏,夜阑人静,客栈邻窗分尸;王府夜宴,恶麒麟从天而降。北境外,朔风萧萧,突厥势力镇日虎视眈眈;朝堂上,激流暗涌,武氏与李唐势力斡旋。幽幽鬼洞,秘影幢幢,阴谋隐迹于黑暗;战马嘶鸣,铁戈铮铮,一场消弭于悲悯的旷世战争……在杀局和战火中,且观一场江山与人心的旷世对赌!
狄仁杰之金龙锁 电子书
元芳“噬魂谷”探查青铜冥将久久未归,凉州刺史商大人突然遇害,城外有青铜冥将屠戮牧民,城内有杀人女巫残害百姓,突厥使者无故死于狄公眼前,大唐与契丹决战之际,状况百出,到底谁是“李鬼”,谁是“李逵”,且看狄公抽丝剥茧,层层破案。在杀局和战火中,且观一场江山与人心的旷世对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