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生命·实践”教育学审美之维

生活美学:“生命·实践”教育学审美之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意在探讨美与(教育)生活的有机联系。

内容简介

美不远人:一方面,美是人的一种特殊能力或情感;另一方面,生活中无处不有审美的资源。

本书参照生活美学的已有理论与实践,探寻“生命·实践”教育美学的特质与向度,着力于探析“生命·实践”教育美学实践形态的创造和积淀。“生命·实践”教育美学研究的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象,即教育美在于生命活力有节律的释放。

以人与世界的多方面联结为线索,本书探析了教育美在自我世界、人际世界与周围世界之维上的审美表征。由于人同时生活在三种世界之中,因此不同篇章从不同角度全息呈现着人的整体存在。

作者简介

作者张永,男,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与社区教育。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作2本,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1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基本理论研究”丛书

文前辅文

总序

导论

第一节 从生活的角度看艺术

第二节 从艺术的眼光看生活

第三节 生活美学与教育美学

第四节 “生命·实践”教育美学

第一章 追寻“生命自觉”:“生命理想”的文化积淀

第一节 走向“生命自觉”

第二节 教育学研究传统中的生命理想

第三节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生命理想

第二章 勇气、爱与自主:“生命理想”的内在结构

第一节 勇气

第二节 爱

第三节 自主

第四节 生命的整体性

第三章 教学活动中的美

第一节 教学活动的节律——完整的教学反馈链

第二节 教学设计中的美

第三节 教学互动中的美

第四节 教学反思中的美

第四章 主题班队活动中的美

第一节 主题班队会设计中的美

第二节 主题班队会互动中的美

第三节 主题班队会反思中的美

第四节 “我心中的读书节”主题班队会案例分析

第五章 教育家园之美

第一节 教室美

第二节 户外空间美

参考文献

后记

生活美学:“生命·实践”教育学审美之维是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永。

得书感谢您对《生活美学:“生命·实践”教育学审美之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史学的时间之维.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新文化史运动领军人物林恩·亨特探讨历史学研究与写作中的时间维度。
荔波县布依族服饰的生命美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生命美学视角探讨荔波县布依族服饰文化中所体现的三重生命追求,探索荔波县布依族服饰的审美规律,揭示其审美本质特征。
东南民族的艺术实践:审美感知与文化情境 电子书
本书运用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和理论,对东南地区民族艺术的形态、技艺、审美及其社会文化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考察,深入探究了东南民族艺术的发展路径、历史情境和文化意义,以及当地人在具体场景下的艺术实践方式。书中围绕民族艺术如何浓缩感知体验,如何实现社会文化功能,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寻求生存之道等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晚明人情小说的“理”与“欲” 电子书
本书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即从“情欲”的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
立德树人之立信实践 电子书
全书以理论、实践、案例、制度形成全文框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聚焦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六大战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人才强校、学科攀升、服务驱动、机制创新展开论述,从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的双重维度全面展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顶层设计、机制建构和实施路径,总结发展规律和宝贵经验,为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新理念、新方式、新经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