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书香间:阅读与出版研究

行走书香间:阅读与出版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对编辑出版学的各个侧面的考察与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大文学博士杨虎近10多年在出版文化方面研究成果的汇编论文集,分为“经典的编撰与阅读”“文化建设与畅销书出版”“典藏与出版史论”“出版实务观察”四大模块,从经典阅读、畅销书现象、出版史和出版实务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对编辑出版学的各个侧面进行考察与研究。

文集既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出版事业中的热点问题,如全民阅读的发展情况、畅销书营销的策略与误区等的看法,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功底、治学态度等,内容严谨,角度新颖。

作者简介

作者杨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领域为中外出版史与经典阅读、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等。编著(或参与编著)图书20余部,代表作有:《文化的坚守与运营:畅销书出版营销研究》、《北大钝学记》、《中国书业》(合著)、《插图本中国图书史》(合著)、《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文本》、《中国出版史》(主编之一)等。迄今发表文章80余篇。曾获北京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学术十杰”、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奖、“未来编辑杯”优秀论文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大学优秀德育奖、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平民学校优秀教师志愿者、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等40余项荣誉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辑 经典的编撰与阅读

图书经典及其特质论

一、经典是位于书籍金字塔顶端的那些少而精的“书中之书”,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独树一帜

二、经典的产生殊为不易,因为需要具备很强的独创性,它是特殊年代、特殊地区、特殊人物厚积薄发的产物

三、经典是经过长久的时间考验和人们的精心选择而形成的,是大浪淘沙、沙里淘金后涌现出来的精品,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四、经典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经典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起伏

五、经典具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特性

六、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经典作为具有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具有持久的震撼力、生发性与开放性,值得深入研究,多方诠释,可以生发出许多有意义的重大问题,甚至形成重要的学科、学派

七、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现代学科体系的发展,经典的学科性开始特别凸显

八、经典是值得人们反复阅读,甚至百读不厌的书,因为经典具有丰富而厚重的内涵

九、对于当代人来说,经典,尤其是古籍中的经典,往往存在着“知之者较多”而“读之者较少”的矛盾现象,在信息社会中这一现象会愈演愈烈

十、不论什么样的经典,到了不同读者那里,都会有一个“选择性接受”的问题

由导读书目看中国经典著作与传统文化

一、图书与文化的关系

二、关于“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图书”的讨论

集体编修精品图书的历史经验及其对出版精品战略的启示 ——以《资治通鉴》等书为例

一、因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具有重大出版价值

二、政府(或其他机构)大力支持,提供有力保障

三、主编者素质全面,能文能武

四、写作班子分工合理,能够尽用专家之长

五、时间相对充裕,能够精雕细琢

顾炎武的学术道德思想与实践 ——兼论对当代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治学宗旨: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二、明道救世,勇担社会责任

三、采铜于山,撰写传世名著

四、独立磊落,保持耿介之气

五、自主创新,坚持实事求是

六、余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若干启示

直为弦歌有教本,争说此地多书香 ——《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文本》出版后记

经典的选择与阅读之法

一、为何读书

二、应读何书

三、经典的阅读之法

四、结语: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老

用经典阅读教育引领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文学教育

第二辑 文化建设与畅销书出版

从“文化自知”到“文化馈赠”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一、文化自知

二、文化借鉴

三、文化反省

四、文化创造

五、文化馈赠

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看全民阅读的突破点

一、大众文化背景下“需求”方的阅读诉求

二、“供给”方的迎合与引导

三、创作者的“供给”理念和实践困境

四、出版者的“供给”理念和实践困境

五、全民阅读中“供给”方的突破路径

“六维”视角下的畅销书概念界定

一、畅销书发展的历史性

二、畅销书产生的自发性

三、销量对于畅销书判定的决定性

四、畅销书发布的客观性

五、畅销书销售的时间性

六、畅销书质量的复杂性

大众文化视野下的畅销书出版历史进程与文化格局

一、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路径和基本格局

二、我国近代以来的畅销书出版历史路径

三、我国当代畅销书出版的文化形态与基本格局

畅销书营销的特殊性及其要求

一、畅销书营销的特殊性

二、畅销书营销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

畅销书运作中的品牌延伸策略

一、畅销书品牌延伸的概念和功效

二、畅销书品牌延伸的基本模式

三、畅销书品牌延伸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舆论领袖理论看名家荐书畅销引导作用

一、专家学者、文化教育机构荐书

二、党政领导荐书

三、文化明星、社会名流推荐

从大众文化的视角看畅销书出版活动中的创新与跟风

一、从大众文化的特征看畅销书选题的创新与跟风

二、成功的创新型畅销书出版活动必然催生跟风现象

三、在畅销书出版中应该肯定和提倡创造性的跟风

四、对传统的超越:“跨界运营”的融合跟风

畅销书过度商业化的文化批判

产业化转型下的日本畅销书出版业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一、日本现代出版业的开启及畅销书出版的起步

二、战后日本出版的产业化变革及畅销书出版机制的建立

三、“出版大崩溃”与畅销书出版的“一枝独秀”

四、产业化背景下的日本畅销书出版特质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三辑 典藏与出版史论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活动的文化特质

一、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景观

二、藏书阶层性导致的文化高品位

三、多样性背后的“仁人爱物”精神

四、藏书家的“藏书精神”

五、与公家藏书互补的多元文化价值

六、余论

手抄本书在印刷时代存在的历史因缘

一、从印刷难度来看,有一部分图书规模过大,制作程序比较复杂,难以上版印刷出版,只能采取抄写方式加以编纂和出版

二、从需求量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著作的社会需求量比较小,印刷出版的价值不大,因而只能以手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通

三、从撰述方式来看,抄写在古代是一种很重要的编撰著述方式,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著作未能刊行,只能以手抄本形式流通

四、从版本和收藏的角度来看,相当多的抄本是珍本、秘本或善本,收藏者比较看重对抄本的收藏。为了扩大和充实收藏,抄书成为藏书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从治学方法来看,我国学者向来有抄书的习惯,在古代很多学者眼中,抄书是获取文献、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这也导致了手抄本的大量产生

六、从“禁书”流通的角度来看,在封建专制时代,凡是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著述,就会遭到封存、查禁和焚毁。由于手抄本的流通具有隐蔽性,因而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对抗文化专制政策的“抗禁”手段

七、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抄写佛教经典被佛教徒视为积累功德、获得幸福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在印刷时代,抄写佛经的风气依旧十分兴盛,其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佛经写本,这成为一道独特的出版文化景观,限于篇幅,此处不赘

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一、印刷技术的变革:近代机械化印刷技术广泛使用

二、出版物形制的变革:平装、精装逐渐取代线装

三、出版物内容的变革:近代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

四、出版物类型的变革:近代新型出版物大量出现

五、出版机构的变革:近代资本主义出版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六、出版观念的变革:近代出版观念深入人心

七、出版管理的变革:近代出版法制和行业管理初步形成

八、著作群体的变革:近代稿酬制度导致知识分子生存方式的改变

九、出版交流的变革:中外出版在晚清时期广泛交融

十、出版社会作用的变革:出版对社会变革的催化作用更为明显

张静庐先生的现代创新型出版家素养 ——读《在出版界二十年》札记

一、浓厚的兴趣:痴迷图书的“怪癖”在作祟

二、高远的理念:出版商强烈的文化责任感

三、感人的情怀:对读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四、坚韧的毅力:“愈战愈勇”的举鼎雄心

五、精明的商道:“在商言商”的“出版生意经”

六、深入的研究:近现代出版史料整理的第一人

本师肖东发先生的文章写作思想与方法

一、首明治学宗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

二、恪守学术道德,遵循学术规范

三、博综兼览,守正出新

四、文章成系列,著作集大成

五、广泛收集和充分利用第一手材料,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

六、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七、不发极端之论,不道自我表彰之语,不做无谓之争

八、学、思、述、作并重,不能披头散发示人

本师肖东发先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

一、学生第一,课比天大

二、课不仅要常讲常新,还要常讲常好

三、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

四、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授人以德

五、教学相长,坚持实施启发与研讨式教育

六、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让研究生在课堂上站稳脚跟

第四辑 出版实务观察

我国出版集团化过程中的矛盾浅析

一、企业集团与“大单位”之间的矛盾

二、“三跨”战略与强化地方割据和行业垄断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三、“全天候”的大规模出版和打造品牌、凸显特色之间的矛盾

四、大集团协调运作与出版社小实体整合之间的矛盾

当前中文古籍出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当前中文古籍出版面临的挑战分析

二、当前中文古籍出版活动的潜在优势分析

三、当前中文古籍出版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分析

四、结语

从“霍金热”看当前的科普图书出版

一、问题与挑战

二、优势与机遇

三、出路与对策

讲座类图书热潮的背后

从编校失误案例看编辑的“考据”功夫

一、别字

二、数字

三、引文

四、用典

五、观点

后记:行走书香纪廿载

行走书香间:阅读与出版研究是2020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杨虎。

得书感谢您对《行走书香间:阅读与出版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阅读者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图书馆业务及社会化全民阅读工作的多年实践,深度探索阅读文化内生动力与推进方法。上卷描写了众多读书人的阅读故事,下卷精选了一位阅读推广人的部分荐书文章,相映成趣,可读性强。
遇见出版 电子书
本书分为“出版漫谈”“我与厦大出版社”“图书评说”“往事故人”四编,汇集了作者在厦大社工作期间发表的一些文章。其中,既有对中国大学出版事业发展的思考,也记载了厦大出版社走过的历程和魅力所在。
中外小说经典阅读 电子书
本书以文学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顺序,分为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中国当代小说,外国小说选读四个单元。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名家名作里的阅读密码 电子书
引人入胜的奇幻故事,易学易懂的阅读策略,小初衔接的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