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境象

审美的境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范式进行梳理和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考察全球本土化、再东方化、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跨文化身份建构,四者分别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性、文化性、现实性、域外性情境;重点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性转型以及审美现代性、方法探索、美学追求等多方面的问题。

同时,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即境象互生,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文化挑战。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审美的境象”)这一范式将语境性与本体性、审美性与现代性、一体性与多元性、艺术性与社会性等结合起来,对于理解中国当代艺术话语的复杂性、可能性与实践性,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时胜勋,1978年生,河南郑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从事文艺美学与艺术学理论研究,在《学术月刊》《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发表论文70多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转摘,著有《国际化与本土化》《李泽厚评传》《蒋孔阳评传》《中国艺术话语》《现代中国文论话语》《中国文论身份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景观》等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曾获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当代艺术的境象互生与文化自觉(代序)

绪论 为何要研究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范式?

一 “话语转向”(discursive turn)与艺术话语的推出

二 “范式转向”(paradigm shift)与艺术范式的推出

三 从话语角度理解中国当代艺术

四 从话语范式角度理解中国当代艺术

五 理解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不断推进话语范式研究

第一章 什么是当代艺术?

一 艺术观念的嬗变与反思

二 “物”之艺:媒介、技术与经济

三 “神”之艺:精神的生产与升华

四 “境”之艺:内外兼修与境界追求

五 当代艺术的前沿趋势:从艺术终结论到艺术生存论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知识学审理

一 美学观照与审美自主化诉求

二 批评介入、退场与再入场

三 社会化生产及其问题

四 学科化生产的跟进与发展

五 比较与跨文化研究转向

第三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论考量

一 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生成及其构成

二 从当代艺术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症候

三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反思

四 从中国当代艺术到当代中国艺术

第四章 全球本土化: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情境

一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观念在中国的确立

二 西方艺术话语的全球化

三 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推进

四 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研究

五 对西方立场的批判性反思

六 从全球化到全球本土化

第五章 再东方化: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情境

一 西学与国粹思潮激荡下的艺术自审

二 发现东方艺术精神的三重机缘

三 东方文艺复兴的历史演进

四 东方文化复兴的当代推进

五 中国当代艺术的文艺复兴话语

六 中国当代艺术的新东方美学诉求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情境

一 社会主义与当代艺术有何关联?

二 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演进中的艺术定位

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艺术的价值

四 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价值:数量、质量与范式

五 社会主义的中国当代艺术学话语

第七章 跨文化身份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域外情境

一 中国当代艺术的后殖民话语

二 当代异邦艺术与中国艺术形象

三 海外华人流散艺术的游牧文化经验

四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文化身份

五 中西方艺术的跨文化融合与超越

第八章 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一 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不同视角

二 艺术现代性在西方的演进

三 中国艺术现代性的三大任务

四 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思想之维

五 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审美之维

第九章 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的表现形态

一 审美现代性的发生及其内涵

二 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

三 新审美现代性

四 中国审美主义

五 工商审美现代性

六 消费审美现代性

七 审美现代性批判

八 生存审美现代性

第十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方法探索

一 写实主义

二 写意主义

三 抽象主义

四 实验主义

五 民间主义

第十一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美学追求

一 红色调

二 黄色调

三 炫色调

四 蓝色调

五 黑色调

六 绿色调

七 白色调

第十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性开掘

一 艺术批评性的历史脉络

二 建设性的批评性的多重维度

三 艺术批评性全球转向的必要性

四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性全球转向的内涵

五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性的审美影响力与话语权

第十三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非常态生存关切

一 现代性生态危机对艺术的挑战

二 生态美学及环境美学的兴起

三 从生态困境到非常态生存境况

四 非常态美学的价值自觉与精神诉求

五 中国当代艺术对非常态的介入

六 中国当代艺术的新人文主义理想

第十四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与文化精神重生

一 当代艺术的审美流变:从美的艺术到丑的艺术

二 “丑陋”艺术的四副美学面孔

三 中国当代艺术的“丑陋”之路

四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精神凝聚与超越

五 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精神融合与拓展

结语 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内涵与思想意义

一 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构成

二 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四核驱动”

三 敞开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著作类

二 外文译著类

三 外文类

后记

审美的境象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时胜勋。

得书感谢您对《审美的境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你爱父母,却没办法和他们独处? 你爱父母,却只能靠中间人传话? 你爱父母,却只愿付出金钱而不愿付出时间? 你爱父母,却对他们的关怀询问避之唯恐不及? 你爱父母,却无法忍受他们的唠叨? 你爱父母,却不肯面对他们越来越需要你的现实? 当父母老了,你的机会来了,拿回亲子关系的主导权,换一种方式爱他们,重新建立人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因为过去的不快与心结,而不知该如何与父母相处,你需要觉悟:今天不是昨天的延续,关系每天都要更新 如果你“为了父母好”,坚持他们照你的安排生活,你可以放弃谁对谁错的想法,接受现在就是他们幸福的样子 如果你因为父母好像不记得你,而不断问他“我是谁”,你可以把今天当成是你们一次见面,让他重新认识你 如果你因为父母的日渐衰老与退化而忧心忡忡,你可以换个角度,为他现在“还做得到什么”而喜悦 如果你因为照顾很累,而不自觉地对父母或兄弟姐妹动怒,你可以坦率地承认做不到,请求他人的支持
图形思考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7幅图表及其用法,并结合多家著名公司的经典案例对相关使用技巧进行阐释,旨在教大家养成用图形思考的习惯,将思维化繁为简,提高逻辑思考能力,从而轻松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电子书
本书全方位讲述逻辑学知识,结合理论、例题和有趣故事,培养读者逻辑思维。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电子书
  《思想录》品质精装版,内封 外封包装,印金 烫白工艺,工致手感,匠心呈现。“如果从一场大火中救出一本书,法国人会选择帕斯卡的《思想录》”   帕斯卡,法国十七世纪具天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思想大师。他之于法兰西的重要,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的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   四百年来全球畅销,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   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巨著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想不明白,不如翻开它。在这本书里可以发现,人生一切悖论的答案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电子书
跟随熊逸进入庄子的世界,由逍遥之门而入,穿过260多页寻踪索迹、妙趣横生的文字,我们走出的却是一扇叫作“不得已”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