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着意于揭示屈辞之现实触媒,澄清学术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从根本上彰显真实而鲜为人知的“历史的屈原”,并以出土和传世文献,给出富有实证性的诠解。借助个案研究,揭明屈子精神和艺术的特质,论析《远游》在思想、文化、文学史视野中的独特性,破解它所勾连的一系列重要史实。
此书继《屈原及其诗歌研究》之后,以新的论域,进一步重新书写了屈原在中国历史及中国思想、文化、文学各专门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作者简介
作者常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专著《先秦诸子研究》《屈原及其诗歌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引言
第一章 生平与时代:屈原作品的现实触媒
第一节 从“王甚任之”到被疏
第二节 从第一次被放到重获起用及此期作品考
第三节 第二次被放及此期作品考
一、反击和失败
二、第二次被放:陵阳时期
三、第二次被放:沅湘时期
第四节 屈原之大时代
余论
第二章 屈原之人生追求模式
第一节 屈原人生追求之三层面
第二节 屈原人生模式之双向性
余论
第三章 屈作之历史视野
第一节 屈作历史视野中的楚史要素
第二节 “三后”或“三五”:人君之楷式
一、尧舜
二、禹、汤、文、武
第三节 “吉故”:明君贤臣之遇合
一、咎繇和禹
二、伊尹和汤
三、傅说和武丁
四、吕望和周文
五、宁戚和齐桓
六、百里奚和秦穆
第四节 人君的反面教材
一、夏桀和殷纣
二、启与太康
三、羿与浇
四、周昭、周穆与周幽
第五节 屈子同类及同命运者
一、尧与舜
二、鲧
三、彭咸
四、申生与介子推
五、接舆、桑扈、伍子胥以及比干
第六节 其他要素
一、舜和咎繇
二、禹通嵞山女
三、启代益作后
四、殷先公王季、该、恒以及昏微
五、后稷、古公亶父、太伯及仲雍
六、武王伐纣与成王返周公
余论
第四章 屈原天命观及其解构
第一节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第二节 “天命反侧”
第三节 “皇天之不纯命”
余论
第五章 屈原:观照儒学传播与影响的重要个案
第一节 屈作与传世儒典之关联
第二节 屈作与《五行》学说
余论
第六章 《招魂》:屈原而非宋玉营构的奇诡世界
第一节 宋玉代言说之空洞及迂曲
第二节 《招魂》结局与下招目的之背离
第三节 “为招之术”:《大招》作为关键参证
第四节 序乱辞难点考释:以主体行为及特征为核心
第五节 既有研究之问题以及《招魂》本意
余论
第七章 论《远游》非屈原所作及其创作时期、历史渊源与实质
第一节 《远游》仙观念及其与核心比照系统的根本歧异
第二节 《远游》道学根基及其对屈作核心比照系统的背离
第三节 《远游》创作时期:基于文学史线索的论析
第四节 《远游》创作时期:基于思想文化史线索的论析
余论
结语
附录 论《离骚》篇题之义
书名篇名人物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小传
屈原及楚辞学论考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常森。
得书感谢您对《屈原及楚辞学论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