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楚辞学论纲

近代楚辞学论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系统展示近代楚辞研究成果,呈现特色并结合宏观与微观。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代楚辞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近代楚辞研究的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评析,建构古代楚辞学史的最后历程。全书以研究者时序为经,以不同类型的重要楚辞研究著述为纬,既展现出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状况和特色,又反映出楚辞研究与时代变迁的联系,做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本书以近代楚辞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近代楚辞研究的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评析,建构古代楚辞学史的最后历程。全书以研究者时序为经,以不同类型的重要楚辞研究著述为纬,既展现出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状况和特色,又反映出楚辞研究与时代变迁的联系,做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基金

绪论

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综述与现状概览

(一)楚辞学术史研究

(二)近代楚辞学研究

(三)专题研究

(四)学者及著述研究

三、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主要创新与研究特色

第一章 名物训诂、史实考证——体现朴学特色的楚辞著述(一)

第一节 名物训诂类楚辞著述概述

(一)兴盛原因

(二)朴学著述的繁荣

(三)研究特色

第二节 俞樾楚辞训诂的方法与特色

一、因声求义

二、通古义求训诂

三、因形求义

四、句法、文法释义

五、综合考释

六、实事求是的朴学特色

第三节 孙诒让楚辞训诂的内容与方法

一、训诂字词

二、异文校订

三、断句之法

第四节 王树枏《离骚注》的训诂内容与方法

一、名物训诂

二、人名考证

三、地名考证

四、字词释义

五、音韵训诂

第二章 审定音韵、考释方言——体现朴学特色的楚辞著述(二)

第一节 审定音韵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朱骏声《离骚赋补注》:补说音韵与文法

一、音韵补说

二、从语音角度考订异文

三、名物史实考证补说

四、词意句意补说

五、句法、文法补说

第三节 徐昂《楚辞音》:三种韵式、以音校文

一、《楚辞音》概貌

二、注音方法:新旧交融

三、三种韵式:间协、隔协、递协

四、划分层次:以韵为节

五、异文校勘:声学原理

第四节 李翘《屈宋方言考》:注释方言、溯源风物

一、指明《楚辞》中的楚地方言

二、注释方言兼补充王、洪之注

三、注释方言兼纠正王、洪之注

四、注释方言兼异文考订

五、兼释楚地文化

第三章 分别段落、阐释义理——体现理学特色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阐释义理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颜锡名《屈骚求志》:以骚解骚、以意逆志

一、把握结构:分节释义

二、字词训诂:关乎文理

三、前后映证:注重文章脉络

四、解骚方法:“以意逆志”

五、篇目考订:以屈原之志为核心

六、以虚指实:“文以载道”的阐释观

第三节 傅熊湘《离骚章义》:纲举目张、词旨明豁

一、纲举目张:划分《离骚》章节

二、承前启后:分析层次

三、脉络贯通:对《离骚》结构艺术的认识

四、词旨明豁:阐释大义

第四节 黄恩彤《离骚分段约说》与毕大琛《离骚九歌释》

一、黄恩彤《离骚分段约说》:虚实为界、阐释意象

二、毕大琛《离骚九歌释》:分析主旨、探析结构

第四章 风骚手法、诗教主旨——诗话、词话中的楚辞评论

第一节 诗话、词话中的楚辞评论概述

第二节 方东树《昭昧詹言》:庄骚为天地至文

一、剖析楚辞成因

二、阐释《招魂》《大招》主旨

三、庄、屈比较

四、屈、阮比较

五、历史影响

第三节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之本原乃诗骚精神

一、词之“本原”与楚辞之本

二、以风骚为标准的评价体系

三、继承与突破:以“沉郁”之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 刘熙载《艺概》:楚辞乃志士之赋

一、辨析文体:楚辞属于赋体

二、评定人格:楚辞乃志士之赋

三、分析艺术特征:综合多法

四、突破传统:肯定楚辞的辩证之美

第五章 革故鼎新、力求新说——“公羊”学派影响下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力求新说类楚辞著述概述

一、兴盛原因

二、特色与影响

第二节 曹耀湘《读骚论世》:知人论世与楚辞研究

一、考证屈原生平

二、考订《楚辞》编次

三、考释《天问》

第三节 王闿运《楚辞释》:经世思潮与楚辞研究

一、政治化的阐释特点

二、“兴楚返王”的主体内容

三、毁誉参半的影响

第四节 廖平《楚辞新解》《楚词讲义》:疑古思潮与楚辞研究

一、继承传统、串解大义

二、体现时代特色

三、附会“六变”思想

四、提出“屈原否定论”的猜测

第六章 融通汉宋、综合多家——体现综合融通特色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综合融通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郭焯莹《读骚大例》:读骚六例,融通汉宋

一、以朴学解骚

二、依经评骚

三、以史解骚

第三节 马其昶《屈赋微》:博采众长、经世致用

一、承袭传统:进行训诂考据

二、援情入注:突出死国精神

三、经世致用:大量比附史实

四、注释特色:综合考释、力求深入

第四节 郑知同《楚辞考辨》:只论不辨、阐析艺术

一、考证屈原作品篇目与《离骚》作年

二、考论《九歌》篇目与各篇所祭之神

三、考辨《九章》篇次

四、分析楚辞艺术手法

第七章 援引西学、变革传统——“新学”背景下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中西融合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刘师培对传统楚辞研究的继承与突破

一、援引西学:推动楚辞“文化地理论”研究

二、打破传统:确立“宗骚”的文学研究视角

三、植根小学:校勘楚辞异文

第三节 王国维楚辞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一、楚辞对南北文学的继承与突破

二、屈原的欧穆亚之人生观

三、二重证据法

第四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特点与贡献

一、考订屈原作品

二、发掘楚辞文学性

三、考察屈原思想渊源与主要行历

四、分析屈原“独立不迁”的个性

第八章 近代楚辞学的演变轨迹、学术史地位与转型特征

第一节 近代楚辞学的演变轨迹

一、近代前期:继承传统、考辨周详

二、近代中期:突破传统、求新求变

三、近代后期:综合融通、别开瑰境

第二节 近代楚辞学的学术史地位

一、对传统楚辞学的总结

二、对现当代楚辞学的全新开启

第三节 近代楚辞学的转型特征

一、近代楚辞学的内在矛盾

二、近代楚辞学的局限与转型

附录: 近代楚辞著述简目

参考文献

后记

近代楚辞学论纲是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吴慧鋆。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楚辞学论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潮逐浪 镜水周回:童秉纲口述人生 电子书
本书为童秉纲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童秉纲,江苏张家港人,力学教育家,流体力学家。1927年9月28日出生于今江苏省张家港市,194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1950年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进入师资研究生班,并于1953年毕业。1978年起,童秉纲被中科大任命为近代力学系副主任,到1983年又被任命为系主任;同时,又兼任流体力学专业教研室主任两届。他和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陈寅恪和赫尔德两人为重点关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外思想与学术发展,特别注重中国近代人文学术的世界背景。
西方历史文献选读(近代卷) 电子书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近代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近代史学刊(第23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第23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