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自组织是解释中国人组织行为的关键,自组织会相互结成组织网络,互为联盟或上下游,所以中国的组织总以网络结构为主。正视自组织,善用自组织,学习管理自组织,正是中国这些管理智慧的根源。
内容简介
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心理,也可以称之为小农心理,即总是希望能够占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拥有属于自己的团队和事业,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工作动机。中国人如何看待自身,想过怎样的生活,决定了中国人的心理,发展为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演化出中国人待人接物的互动规则,进而影响了中国组织的本质,也决定了中国管理不同于西方管理的特质。基于西方组织理论产生的一套现代管理,即便在西方社会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和障碍,被运用于中国社会时,更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不良的反应。
关系管理的真义是在营造信任与和谐的环境,这有赖于可信赖行为的经营,长期的情感建立与人情交换,关系合约的缔结与维持,在人情困境中守住公平的底线,基于社会的一般道德标准建立小圈子内的良好规范,以及基于规范形成小圈子内舆论监督的环境。
有经济学者主张要用新道德取代旧道德,新道德是市场上的守约道德,旧道德是熟人间的道德。殊不知,人类最主要的关系是情感性的关系而不是工具性的关系。所有道德,孔日仁孟日义耶稣讲博爱,主要都在规范情感性关系,较少涉及工具性关系,而买卖关系更只是人类关系中的一小部分。难道我们希望有一天人与人之间,没有友谊、没有情感,不讲伦理,连婚姻都是买卖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罗家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创会主席。
罗家德教授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先后取得经济学、应用数学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社会网理论研究:大数据中的社会网分析、自组织过程研究,并将中国社会的“关系”、“圈子”等特质置于中国本土化管理研究之中。著有《中国人的信任游戏》《社会网分析讲义》《云村重建纪事》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导论 中国管理思想的渊源——中庸
第一讲 本土管理学存在吗?
一 西方管理在中国的水土不服问题
二 我们已有好的管理实务,但缺好的管理理论
三 关系主义下的中国管理
第二讲 自组织
一 本土社会学的观点
二 自组织
三 自组织的形式
四 解释自组织
第三讲 关系管理
一 本土社会学观点
二 关系管理:经营信任环境
三 人情困境
第四讲 礼法并治
一 本土社会学的启示
二 法、礼之间
三 礼法并治:案例
四 恩、威、德并济的家长式领导
第五讲 圈子理论
一 本土社会学的解释
二 从X理论到Z理论
三 C理论
四 C型组织
第六讲 中庸之道治理
一 本土社会学的启示
二 自组织作为第三种治理模式
三 市场、政府和自组织间的平衡
四 管理自组织
第七讲 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一 关系内涵的历史沿革
二 关系的动态发展
第八讲 中国管理的本质
一 中国的管理哲学——中庸
二 中国管理的特征
三 中西管理哲学的差异
第九讲 中国商道研究方法论
一 社会网理论如何研究组织
二 社会网的方法论观点
中国商道:社会网与中国管理本质是201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家德。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商道:社会网与中国管理本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