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让读者的思绪跟着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中回眸。
内容简介
本书著者张广智专研西方史学,这里所收录的文字旨在表述这样一个理念:历史并不冷漠,也十分贴近我们,以现实反观历史,以历史省思现实,作者的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中回眸,既透析作者历史研究的见识,也蕴含个人关注现实的情怀。配图十余幅,以衬托文字的历史语境,增强内容的现场感。
作者简介
作者张广智,1939年9月生,江苏海门人。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复旦大学历史系西方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有《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西方史学散论》《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位东方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考》《影视史学》《世界文化史》(古代卷主编)《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主编)《现代西方史学》《史学:文化中的文化》(后两本与张广勇合著,均为第一作者)等书,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评论文章18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博观约取
“希腊的奇迹”
一
二
三
古罗马文明兴衰启示录
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是罗马崛起的原因
内部腐败导致罗马民族精神沦丧
恺撒的三月十五日
3月14日夜
3月15日
故事没有结束
“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由古代西方历史理论说开去
一、在“前朝”与“后代”之间
二、相互“牵手”的历史耦合
三、寻找“天才的闪光”的历史轨迹
告别中世纪:西欧社会近代转型问题断想
一
二
三
四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读J.M.罗伯茨著《世界文明通史》随感
“永远的财富”——重读梁译本《世界史纲》
《话说西方》小引
黑白之间——看《赫鲁晓夫画传》偶感
海格立斯的第十三件“苦差事”——冯天瑜著《“封建”考论》读后
罗素给了我们什么?
《绘画世界文明史》构想
寻梦天涯
二、学海语丝
“永久的魅力”
西方史学传统之我见
一、西方史学传统的日趋成型
二、西方史学传统的不断演化
三、西方史学传统的多重意义
西方古典文化三题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超越者
罗马人、希腊人共同创造了西方古典文化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快捷地迈向未来
漫议西方史学的反省(古代篇)
一、反省精神的初现与回响
二、反省精神的升华与延续
三、反省精神的弘扬与光芒
漫议西方史学的反省(近现代篇)
一
二
三
四
五
二十世纪西方史学之鸟瞰
一、从西方史学所历经的五次转折来看
二、从20世纪世界史学的三股主要势力来看
三、从西方史学发展中心的国别转移来看
四、从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来看
答培训班学员问
也说新文化史
历史教育与现代影视
一
二
三
漫话影视史学
一、克丽奥的“转世灵童”
二、克丽奥的新名字
三、新克丽奥的个性
四、新克丽奥的“边界”问题
探索无止境——朱政惠著《美国中国学史研究》读后
中国的西方史学史之史: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在摇篮中
二、徘徊于两股史学思潮之间
三、“史学史热”催生了一门学科
四、“南耿北齐”
五、东隅已逝 桑榆未晚
六、繁花似锦的新篇章
七、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中国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由法国年鉴学派走向世界说开去
三、士林往事
垦荒者的足印——回忆耿淡如先生
“耿老不服老”
启人心智 点石成金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我眼中的周谷城先生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郭圣铭先生与《西方史学史概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985年:中国西方史学史之一页——记谭英华先生
一
二
三
为了寻求真谛——序朱本源先生《历史学: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研究
西方史学研究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
我与京城四老的书缘
总是难以忘却——写在大学毕业五十周年之际
196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之一页——追忆我在复旦的研究生生涯
赴考
受教
夜读
尾声
四、东吴散记
题记
在外双溪畔
铃声
A301室
“天凉好个秋”
一件小事
访“史语所”
寻“淑馨”
与邓君一家北台湾行
看京戏
在钱穆故居演讲
吃饭
播种
瀛寰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是201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广智。
得书感谢您对《瀛寰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