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生产强制和本真性强制的当下,重提沉思性休息与游戏的意义。
内容简介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衰退的社会,一个商品化的社会,缺少使人们团结一致的象征体系。不受限制的新自由主义和不可阻挡的商业力量导致了21世纪的社会危机。个体认同的自恋化倾向和“群体转向内在”的病态心理由此而起。我们都成了原子化社会大潮中的个体漂流者。
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而如今一统天下的是没有共同体的交际。如今的世界在符号方面非常贫乏,使得本来用于创造意义和共同体、稳固生命的图像和隐喻悉数流失。
数据和信息没有象征力量,因此它们不容被再认识。持续的体验在减少,而偶然性在急剧增加。仪式和典礼是真正的人类行为,令生命显得喜庆又神奇。它们的消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庸俗化,是把生命变成生存。因此,通过对世界重新附魅,渴望获得一种治愈的力量,以抵御集体自恋。
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本书还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
作者简介
作者韩炳哲,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生产强制
本真性强制
闭合的仪式
节日与宗教
生死游戏
历史的终结
符号帝国
从决斗到无人机战争
从神话到数据主义
从诱惑到色情片
参考文献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是2023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德] 韩炳哲。
得书感谢您对《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