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全三册)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全三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书将律诗文体建构视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中国礼乐文化传统,通过其生成演化本身的一个面相而加以整体观照,进而展开律诗文体建构之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由三个维度的相互关联且互为支撑的基本命题或观点及其考述论证构成:

其一,中国传统文学“文体”乃“礼体”之转喻与象征,而律诗体则是其完型态,深度涉及“文人”话语言说方式、行为方式的选择及其理想人格的建构。

其二,中国传统文学文体的语言学基础乃“文言”;具有主体统一性的汉语实即“文言”,而“文言”形成于中国史前社会由“乐礼文化”形态向“礼乐文明”的制度形态转进的过程之中,乃非自然语言的规范性语言,与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天然联系。

其三,“言—文”一体且异质的“文言”结构性矛盾构成了“文言”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历史展开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学文体走向骈体化、诗歌走向律体化及其因应时势而变革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作者张国安,男,汉族,1964 年生,安徽池州九华山人,教授,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6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随之任教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1990 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 年 6 月毕业于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2004 年 10 月至今任教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1986年始,于《当代文艺思潮》、《探索与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美学理论系列论文若干,其中有为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造型艺术》、《美学》全文复印者,代表性篇目《美学:感性文化人类学》又同时为《人民音乐》、《国内哲学动态》列为期刊重要理论文章目录索引论文。本世纪初始由思辨理论转向具体实证研究,主要致力于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结构与发生,以及作为礼乐文化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此方向,目前已于《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以及其他重要出版物发表成体系的论文二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上册)

导论:律诗体建构的文化文体学生态

第一节 对象、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 传统文体学中的“文体”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创作及其文体论意义

第四节 “礼体”与文类文体之发生

第五节 破体与参体新辨

第六节 也说文体尊卑与“以高行卑”

第七节 “礼体”大、小之喻与破体为文之体位定势

第八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体命名

第九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笔之辨

第十节 文体与才性、德性

第一章 汉语文言与礼乐文化

第一节 古汉语定义及其发生

第二节 文言音系之统一性与继承性

第三节 礼崩乐坏之后的“文言”声/文统一性与继承性之保证

第四节 讽诵吟咏与小学传统建立及古音之变

第五节 反语、反切音注及其意义与功能

第六节 《通俗文》之性质及其所反映的言、文互动

第七节 “音韵蜂出”与“五声命字”

结论

第二章 四声之目:诗乐分离与文体独立

第一节 “四声”缘起:发明抑或发现

第二节 音韵学规范文言之标准及其文体象征、语体功能

第三节 四声名目创制的历史因缘

第四节 周颙与“四声之目”之创始

余论:周颙取平上去入命名四声的缘由

附录:《步虚吟》曲线谱

第三章 永明声律运动初论

第一节 两种吟诵方式:歌咏、吟诵的离合

第二节 《永明乐》与永明声律

第三节 “吴音吟诵”说批判

第四节 呗赞新声非律化的解释与永明声律运动本义的初步揭示

小结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中册)

第四章 沈约“八病”说、声律论与“永明体”

第一节 沈约与“八病”说创始

第二节 沈约“八病”说的初步重建

第三节 沈约声律思想与其“八病”说之关系

第四节 沈约“八病”说的修正与再验证

小结

第五章 沈约声律思想的文体象征意义

第一节 病犯说与文体意识

第二节 德性自然:沈约人为声律“天机”论

第三节 声文体制:儒家德性论与圣智观的统一

结论:构建声律“大体”

第六章 转拘声韵:永明“声—文”体制的突破与近体诗律的初步建构

第一节 “四声二元化”问题辨证

第二节 二四字位平仄对比的和声结构之建构

第三节 宫体诗人“声—文”体制突破的诗体律化影响

结论

附录:

第七章 王绩与律诗体制定型

第一节 《诗章中用声法式》与唐代近体律句问题

第二节 王绩五言诗的声律学分析

第三节 “古—近—齐梁格”三分的体格观念与自觉

第四节 王绩文体自觉及声律成就之根源

结论

附录:文中分析所涉及的王绩五言诗之韵式及平仄

第八章 上官仪及“上官体”与律诗

第一节 上官仪诗与声律

第二节 上官仪之对属论

第三节 “上官体”之体征及其文体学意义

小结

第九章 元兢的诗学理论

第一节 元兢“调声”说与“八病”说

第二节 元兢与新“八病”说

第三节 元兢对属论

第四节 元兢诗学审美观

小结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下册)

第十章 “沈宋体”与律诗定体辨

第一节 “沈宋体”律诗内涵今论之反思

第二节 “沈宋体”律诗的文化文体学意义

小结

第十一章 七言诗的律体化

第一节 七言近体律句

第二节 七言句式律化溯源

第三节 七言联章篇体的近体化

第四节 杜甫律诗拗体辨

第五节 杜甫七律句法“拗句”说辨

结论

附录:50首为学者断为“拗体七律”的杜甫七言诗之平仄

第十二章 杜甫“诗圣”地位的确立与律诗文体学的终极建构

第一节 唐诗整体态势与杜甫诗之定位

第二节 唐代杜诗经典化过程中的矛盾现象及其文体学问题

第三节 “诗史”杜甫形象之演化

第四节 “诗圣”的命名与确立

第五节 中唐新儒学运动暨古文运动与杜甫

结论与余论:杜甫独立人格之体认与律诗文体建构之圆成

参考文献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全三册)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张国安。

得书感谢您对《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全三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家天下的家族世界:《红楼梦》建构的历史语境 电子书
《红楼梦》不是史书,却书写了历史。由此开放出一个全新的历史语境。它使得家天下和家族世界的界限高度重合。可谓,一家一天下,一花一世界。本书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家族小说作“历史语境学”的解读,揭示出皇权和家族的复杂关系,以及大家族内部的权力结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丰富细节,从而勾勒出奴性社会的基本轮廓。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在旅行中寻找生存的可能——论彼得·汉德克小说中的空间建构 电子书
汉德克一贯以反对传统、探索求新著称,具有超越一般作家的敏锐眼光,至今已创作了海量作品,被誉为“德语文学神童”。本书聚焦汉德克的旅行文本,基于文本自身所呈现和传达出的大量空间信息和内容,以及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界的“空间转向”这一范式转型,从“空间”一词切入,对汉德克的文学创作进行考察。首先对文学和空间的互动关系做出阐释。其次以汉德克创作生涯中期的三部旅行小说作为分析对象,将旅行模式视为作品内
来自东方的他者:中国古诗在20世纪美国诗学建构中的作用 电子书
一部另辟蹊径,研究美国现代诗歌与中国关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