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汉匈争夺河西:战略战术、政治形势、军事部署及防务措施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河西在经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的特点,它对敌对双方战略战术运用的影响;分析了汉匈面临的政治形势、匈奴采取的军事部署和汉朝的应对策略;探讨了汉朝夺取河西的过程、河西防务措施的巩固以及围绕河西及其相邻地区展开的汉匈争夺战
章节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前言
绪论
一 学术史综述
(一)文献史料及学科研究情况的梳理
(二)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
二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河西”的含义及其地理特点
一 “河西”的地望及其历史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河西”
(二)两汉时期的“河西”
二 “河西”的地理特点
(一)发达的农牧业经济及丰富的资源
(二)攻守兼备的地理条件
(三)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第二章 西汉前期汉匈双方的军事形势
一 汉匈双方国力的对比
二 匈奴采取的军事战略措施
(一)匈奴军事力量的分布特点
(二)西击月氏、抢占河西
(三)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
(四)频繁侵扰汉之陇西、北地边郡
三 汉朝对匈奴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推行汉匈和亲政策
(二)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三)联络月氏、张骞两通西域
(四)汉朝打破匈奴东西联合的几大战役
第三章 汉朝河西之战的胜利与汉匈军事态势的变化
一 汉武帝战略方向的转移
二 汉匈河西之战
(一)第一次河西之战
(二)第二次河西之战
(三)第三次河西之战
(四)汉朝在战后采取的措施
三 从地理角度分析汉朝的河西之战
(一)以弱水——酒泉觻得为主攻方向
(二)以媪围——酒泉觻得为侧攻方向
(三)出兵右北平牵制匈奴左贤王
(四)河西之战的历史影响
第四章 汉朝对河西的政治经济开发及边防建设
一 政区设置
(一)河西四郡的设立
(二)河西属国的设立
二 经济开发
(一)移民实边
(二)军事屯田
(三)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三 河西的边防建设
(一)修筑汉塞
(二)组织边防武装力量
(三)设置玉门关、阳关、金关和悬索关
(四)在居延、休屠建立攻防重点
第五章 西汉政府与匈奴以河西为中心的战事
一 元鼎五年匈奴与西羌联合反汉
(一)此战的起因
(二)元鼎五年(前112)匈奴联合西羌攻令居、安故和枹罕
二 太初三年兵出敦煌伐大宛
(一)第一次大宛之战
(二)第二次大宛之战
三 天汉二年兵出酒泉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
(一)天山之战的缘由与作战部署
(二)三路大军联合作战的过程
四 天汉四年路博德出兵居延协助李广利攻匈奴
五 征和四年匈奴再攻酒泉以及汉军的反击
(一)此战的起因及汉朝的军事部署
(二)汉匈速邪乌燕然山之战的作战过程
(三)作战总结
六 元凤三年汉匈酒泉、张掖之战
(一)昭宣中兴
(二)汉匈酒泉、张掖争夺战
七 本始二年、地节三年兵出河西支援西域
(一)本始二年(前72)汉朝支援乌孙之战
(二)地节三年(前67)汉匈车师之争
八 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西汉政府的河西战略
(一)在河西驻兵设防
(二)以河西为基地主动出击
第六章 东汉时期河西的军事形势
一 两汉之际窦融统治下的河西
(一)出仕河西
(二)窦融统治下的河西
二 东汉时期的河西局势
(一)东汉前期凉州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二)河西四郡军政概况
(三)羌民大起义间的河西
(四)北匈奴对河西的争夺
三 东汉政府以河西为基地的北伐与西征
(一)汉明帝北伐战略思想的改变
(二)汉匈第一阶段的战争
(三)汉匈第二阶段的战争
(四)汉匈第三阶段的战争
四 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东汉政府的河西战略
(一)天山之战和车师之争
(二)稽落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
附 东汉时期张珰经营西域之“三策”及相关史实的分析
第七章 两汉时期河西军事战略价值的特点与分析
一 两汉时期河西军事战略价值的特点
(一)汉初至武帝前期(前206—前133)
(二)武帝前期至宣帝末(前133—前49)
(三)元帝前期至明帝前期(前48—72)
(四)明帝中至安帝末年(73—125)
(五)安帝末年至汉末(125—)
二 影响两汉时期河西军事战略价值的因素分析
(一)综合国力的作用
(二)地理形势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两汉时期河西军政大事年表
后序
汉代河西经略史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贾文丽。
得书感谢您对《汉代河西经略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