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经典遗传学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遗传学之父”、诺奖得主摩尔根作品。
内容简介
《基因论》全面阐述了摩尔根的基因论(染色体遗传理论),其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的机制、突变的起源、染色体畸变、基因和染色体在性别决定方面的作用等。不但总结了摩尔根小组自己的遗传研究成果,而且对当时已经发现的重要遗传学现象都作出了解释。
《基因论》是孟德尔-摩尔根学派观点的系统展现,其理论是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作者摩尔根是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代表人物,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译者卢惠霖曾师从于摩尔根,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书中配有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使你易于了解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作者摩尔根,美国生物学家,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生于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在肯塔基州立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动物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实验动物学教授。
摩尔根是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一生致力于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由于创立了关于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的基因理论和染色体理论,获1933年诺贝尔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言
《基因论》导读
一、经典遗传学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及《基因论》的主要内容
二、遗传学走向科学——经典遗传学的建立
三、摩尔根早年对孟德尔定律的怀疑
四、摩尔根遗传学研究的关键点——发现果蝇的伴性遗传
五、发现基因的连锁与交换
六、绘出基因连锁图
七、讨论突变的起源与进化
八、讨论性别决定的机制
九、研究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影响
十、《基因论》问世和摩尔根遗传学派的建立
十一、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
十二、对摩尔根学派的批判:一场政治干涉学术的闹剧
与世纪同行——《基因论》再版导读
第1章 遗传学基本原理
孟德尔的两条定律
连锁
交换
许多基因在交换中同时交换
基因的直线排列
基因论
第2章 遗传粒子理论
第3章 遗传的机制
孟德尔两条定律的机制
连锁群数目与基因对数
染色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交换的机制
第4章 染色体与基因
第5章 突变性状的起源
第6章 突变型隐性基因的发生是否由于基因的损失?
隐性性状与基因的缺失
回原突变(返祖性)在解释突变过程中的重要性
多等位基因方面的证据
结论
第7章 同属异种中基因的位置
第8章 四倍体或四倍型
四倍型是物种增加基因数目的一种方法
第9章 三倍体
第10章 单倍体
第11章 多倍系
多倍体小麦
多倍体蔷薇
其他多倍系
第12章 异倍体
第13章 种间杂交与染色体数目上的变化
第14章 性别与基因
昆虫型(XX—XY)
鸟型(WZ—ZZ)
雌雄异株显花植物中的性染色体
藓类的性别决定
第15章 其他涉及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法
X染色体附着在常染色体上
Y染色体
成雄精子的退化
二倍型卵子排出一条X染色体,从而产生雄性
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由于偶尔损失一条染色体所引起的性别决定
二倍体雌性与单倍体雄性
单倍体的性别
低等植物的性别与性别的意义
第16章 性中型(或中间性)
从三倍体果蝇而来的性中型
毒蛾里的性中型
性器官不发达的雌犊
第17章 性转化
环境的改变
与年龄相联系的性别变化
蛙类的性别与性转化
雄蟾的Bidder氏器官向卵巢的转化
Miastor中的性转化
鸟类的性转化
截除鸟类卵巢的影响
侧联双生蝾螈的性别
大麻的性转化
第18章 基因的稳定性
第19章 总结
由于染色体数目上的改变以及由于基因内的改变而产生的效应
突变过程是否起源于基因的退化?
基因是否属于有机分子一级?
参考文献
附录
授奖辞
遗传学与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什么是基因?
基因的生理学性质
基因与医学
我的父亲卢惠霖
基因论是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摩尔根。
得书感谢您对《基因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