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无线电通信(第五版)

业余无线电通信(第五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工具书,系统介绍基本知识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开设、操作业余无线电台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业余无线电通信简史、业余无线电通信操作实践、收发报技术的自我训练、业余无线电奖励证书和竞赛活动、不同业余无线电波段的运用、业余短波天线、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依法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等。

作者简介

童效勇(BA1AA)

原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总部电台台长。1948年开始在中国人民解 放军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1955年从江苏军区入选国家无线电运动队。1956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第 二届 国际快速收、发报比赛”获团体冠 军,从1958年参加新中国业余电台事业的创建工作开始,一直从事着该项活动的训练和组识管理工作,1995年离休。历经了共和国业余无线电事业的创建、撤消、恢复及发展的全过程 。

陈方(BA4RC)

受兄长影响,自幼参加无线电快速收发报训练,并从此和业余无线电结下不解之缘。先后当过江苏省无线电快速收发报运动队的运动员、无线电测向运动队的教练员,现任江苏省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副会长,参加过由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业余无线电通信支援任务和1997年、2007年国际业余无线电远征通信队在中国黄岩岛上的业余电台操作等中国业余无线界的重大活动,长期致力于业余无线电通信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章节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页

目录

内 容 提 要

编著者的话

修订说明

第1章 什么是业余无线电通信

1.1 什么是业余电台

1.2 业余无线电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1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起源

1.2.2 中国业余无线电简史

1.2.3 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突发事件中的几个真实故事

1.3 怎样寻找业余电台

1.3.1 电磁波以及波段的划分

1.3.2 业余电台的分区

1.3.3 业余电台的呼号

1.3.4 业余电台通信用的时间

1.4 业余电台的活动内容

1.4.1 多种多样的通信操作实践

1.4.2 各种数据通信研究

1.4.3 各种图像通信研究

1.4.4 业余无线电卫星通信

1.4.5 月面反射通信研究

1.4.6 移动通信研究

1.4.7 小功率通信研究

1.4.8 V/U波段通信

1.4.9 网络业余无线电

1.4.10 业余无线电测向

第2章 业余无线电通信操作实践

2.1 业余电台的通信内容

2.2 业余电台的信号报告

2.3 业余电台地理位置的报告

2.4 业余电台的QSL卡片

2.4.1 什么是QSL卡片

2.4.2 如何制作QSL卡片

2.4.3 如何填写QSL卡片

2.4.4 如何交换QSL卡片

2.5 业余电台的登记

2.5.1 电台日记

2.5.2 收听日记

2.6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语言

2.6.1 通信中的“字母解释法”

2.6.2 通信用Q简语

2.6.3 电码符号

2.6.4 无线电通信用的缩语

2.6.5 通信用英语

2.7 业余无线电通信基本程序

2.7.1 呼叫前的准备工作

2.7.2 普遍呼叫

2.7.3 区域性呼叫

2.7.4 回答程序

2.7.5 预约联络呼叫

2.7.6 未听清对方呼号时的询问呼叫

2.7.7 双方沟通后的联络程序

2.7.8 异频工作的呼叫方法

2.7.9 插入呼叫的方法

2.8 完整通信程序举例

2.9 网络通信

2.10 遇险通信和应急救援通信

2.10.1 遇险通信

2.10.2 应急救援通信

第3章 收发报技术的自我训练

3.1 正确地记忆电码符号

3.1.1 准确把握“点”“划”比例和“间隔”

3.1.2 怎样记忆电码符号

3.2 收报训练

3.2.1 收报的基本知识

3.2.2 收报的自我训练

3.2.3 巧用CW学习软件

3.2.4 适时进行机上抄收

3.3 发报练习

3.3.1 手键发报

3.3.2 自动键发报

3.4 严格自我要求,保证练习质量

第4章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和竞赛活动

4.1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

4.1.1 联络到中国Ø~9区奖状(Worked Chinese Ø~9 district)

4.1.2 WAC联络到世界各大洲奖状(Worked All Continents)

4.1.3 DXCC联络远距离电台俱乐部证书(DX Century Club)

4.1.4 WAS联络全美奖状(Worked All States)

4.1.5 WAZ联络全部CQ分区奖状(Worked All Zone)

4.2 业余电台的竞赛

4.2.1 业余电台竞赛的一般要求

4.2.2 主要的国际性竞赛介绍

4.2.3 国内的业余无线电比赛

4.3 IOTA“空中之岛”活动

4.3.1 IOTA岛屿编号

4.3.2 IOTA奖状

4.3.3 IOTA活动常用频率

4.3.4 IOTA远征

4.3.5 IOTA竞赛

4.4 FCC业余无线电执照资格考试

第5章 怎样运用不同的业余波段

5.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5.2 电离层与天波传播

5.2.1 电离层概况

5.2.2 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5.3 太阳黑子的影响

5.4 怎样利用几个不同的主要业余波段

5.4.1 160m波段(1.8~2.0MHz)

5.4.2 80m波段(3.5~3.9MHz)

5.4.3 40m波段(7.0~7.1MHz)

5.4.4 20m波段(14.0~14.35MHz)

5.4.5 15m波段(21.0~21.45MHz)

5.4.6 10m波段(28.0~29.7MHz)

5.4.7 6m波段(50~54MHz)

5.4.8 2m波段(144~148MHz)

5.4.9 70cm波段(430~440MHz)

5.5 业余波段上的信标(Beacons)

第6章 业余短波天线

6.1 天线

6.1.1 天线的主要特征

6.1.2 常用天线

6.1.3 天线的安全架设

6.2 传输线

6.2.1 传输线基础知识

6.2.2 传输线和天线间的匹配

6.2.3 平衡/不平衡转换

6.2.4 天线假负载

6.2.5 自制短波小环天线

第7章 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

7.1 短波收信机

7.1.1 业余无线电通信对收信机的要求

7.1.2 收信机介绍

7.1.3 收音机改装简易收信机实验

7.1.4 RTL-SDR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入门应用

7.2 短波发信机

7.2.1 对发信机的要求

7.2.2 DIY CW QRP收发信机介绍

7.2.3 AX94 DIY单边带发信机介绍

7.3 超短波收发信机

7.3.1 FM调频通信

7.3.2 超短波数字化通信

7.4 成品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介绍

7.4.1 手持式对讲机

7.4.2 车载电台

7.4.3 中继台

7.4.4 短波电台

7.5 收发信设备中常见英文名字的意义

7.5.1 收信部分

7.5.2 发信部分

7.5.3 共用部分

7.6 自己动手制作辅助器材

7.6.1 功率计和驻波表

7.6.2 DIY电子电键

第8章 依法设置和使用业余电台

8.1 业余电台的分类管理及相应操作能力要求

8.2 个人设置业余电台的基本条件和申办程序

8.3 单位或团体设置业余电台的申办程序

8.4 特殊业余无线电台站

8.5 竞赛中的临时专用呼号

8.6 如何申办和使用业余无线电中继台

8.7 业余电台涉外交流活动方面的有关规定

8.7.1 有关外籍人员在华操作的规定

8.7.2 境外爱好者如何申请、办理《来访者业余无线电台临时操作证书》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附录2 卡片局各区分局负责人及各省联络站联系人

附录3之(1) 南极洲各科学考察站业余电台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3之(2) 我国部分BY业余电台呼号

附录4 国内普通邮件及港澳台地区函件资费表(节选)

附录5 各类无线电通信业务通用的Q简语(节录)

附录6 无线电通信用缩语表(节录)

附录7之(1) CRSAØ~9区奖状式样

附录7之(2) CRSAØ~9区奖状申请表

附录8之(1) WAC基本奖状式样

附录8之(2) 1.8MHz WAC奖状式样

附录9之(1) DXCC基本证书式样

附录9之(2) 五波段DXCC证书式样

附录10之(1) WAS基本奖状式样

附录10之(2) 五波段WAS奖状式样

附录11 WAZ联络全部CQ分区奖状式样

附录12 计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圆距离的BASIC程序

附录13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部分的摘录

附录14之(1) 《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

附录14之(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

附录15之(1)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

附录15之(2) 《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附录16之(1) 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验证暂行办法

附录16之(2) 关于修订《各类别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暂行验证考核标准》的通知

附录16之(3) 业余无线电中继台信息填报注意事项

附录17 CRAC业余频率使用及应急频点推荐规划

附录18之(1) 《内地业余无线电操作者逗留或到访香港特别行政区时申请业余电台牌照及操作授权证明的指引》

附录18之(2) 香港业余电台牌照的操作权限——操作频率及功率限制

附录18之(3) 《内地居民来港申请业余电台牌照/操作授权证明表格》

附录19之(1) 《来访者业余无线电台临时操作证书》申请办法

附录19之(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在内地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有关事项的通告

附录20 A类业余电台操作证书考试内容提要

附录21 在轨业余卫星状态表

附录22 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

附录23 业余无线电测向机的设计与制作

业余无线电通信(第五版)是202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童效勇(BA1AA)。

得书感谢您对《业余无线电通信(第五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5G赋能:行业应用与创新(5G行业应用丛书) 电子书
5G来了:5G如何改变生活、社会与产业 电子书
让你全面了解5G应用的场景,关注深度学习、通信发展等领域,畅想后5G时代。
5G无线网络优化 电子书
“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网络强国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连”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其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及行业应用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书针对的问题: (1)5G技术标准仍未完全锁定,当前市场上关于5G的技术书籍或多或少都有些“大而全”的特点,主要是在翻译外文献的程度,未能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5G系统,有效指导工程5G优化工作。 (2)站在行业的角度,当前“5G 行业应用”宣传较多,行业内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剖析具体优化方法和思路,缺乏5G网络优化的具体流程与步骤,以及相关应用的具体案例。 (3)站在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电信运营商目前对如何建设一张优质的5G网络,如何进行有效地维护优化都仍在探讨阶段。 本书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史阐述,通俗易懂地解释2G/3G/4G的主要关键技术及演进。 (2)对5G标准组织、技术体系、关键技术、产业发展给出了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分析。 (3)对5G的信令流程以及关键参数设置进一步分析研究,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参考。 (4)对5G技术本身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5G网络优化的方法与思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5G无线网络优化的具体流程与步骤,能够有效地指导相关通信从事者工作。 (5)针对现阶段5G网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共享共建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 (6)对5G通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还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网络的研究以及6G的相关技术趋势。
5G网络优化与实践进阶 电子书
5G网络优化与实践进阶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的专家邬贺铨院士作序并推荐。 5G网络优化与实践进阶书中有三大篇内容: 原理与技术篇、规划与部署篇、优化与应用篇。内容丰富,架构清晰,读者可以深入浅出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掌握5G网络的全面应用,对全书内容更有把握。 5G网络优化与实践进阶是一本以5G原理与关键技术为基础,从5G规划与部署到5G商用网络优化案例分析的工具书,详细地论述了5G无线传播理论、天线、组网规划、规划流程、测试数据和相关经验。 5G网络优化与实践进阶 一书的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5G网络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本书与市场中的同类书相比,更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事5G网络优化的人员都可受益,都可以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5G网络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尤其是现场安装、调试、分析数据等均会收获颇丰。
5G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标准详解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5G系统设计与标准的图书,书中内容涵盖了5G系统从标准体系到接口、从物理层到高层、从基带到射频的各个方面,对需求、技术及标准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