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哲学大师叔本华献给焦虑时代的清醒良方。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内在拥有什么,是决定他幸福与否的首要条件。内心富有的人对外界别无所求,他只想要不被打扰的闲暇,培养和完善智慧,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一生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本书是叔本华在花甲之年写下的一生的思想精髓,创作两个世纪后其蕴含的真理和智慧仍震撼心灵。叔本华在书中对健康、财富、幸福、名誉、自处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讲透与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处处流露出智慧和通透的光芒。这些深刻的哲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获得受益终身的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阿图尔·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 言 什么是人生的智慧
第一章 前提:关于人生幸福的三个条件
1 决定幸福的三个条件
2 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是由自己的个性决定的
3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获得什么样的幸福
4 健康的乞丐比生病的国王更幸福
5 顺应个性的发展,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6 财富会扰乱我们的幸福
7 内心贫乏的有钱人和穷人别无二致
第二章 关键:如何看待自我
1 运气总在变化,但个性不会
2 如果快乐来敲门,就把大门敞开
3 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快乐”的花朵
4 乐观和美貌更容易让人幸福
5 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个敌人
6 内在越是充盈,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越少
7 平庸者打发时间,聪明人利用时间
8 越独立,越幸福
9 获得幸福的三种基本能力
10 感知能力越强,获得的快乐越多
11 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快乐
12 天才都是孤独的
13 闲暇与智慧并存,是一个人最大的幸运
14 庸人的特质
第三章 寄托:人拥有的身外之物
1 人类的三种需求
2 衡量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期望什么
3 人类对金钱的渴望是天生的
4 富人守护财富,穷人挥霍财富
5 足够的财产能够带来真正的自由
6 贫穷的人也有优势
第四章 表象:你在他人眼中的样子
1 别沦为他人看法的奴隶
2 过于看重他人的意见,是人们普遍犯下的错误
3 所谓虚荣,是贪婪的另一种表现
4 焦虑情绪,源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5 虚荣越少,幸福越多
6 虚荣使人健谈,骄傲使人沉默
7 谦虚是美德,这不过是愚人的托词
8 地位是虚假的尊敬
9 名誉的定义
10 公民名誉:无条件地尊重他人的权利
11 公职名誉:职位越高,名誉越高
12 两性名誉:女性名誉远比男性名誉重要
13 骑士名誉:少部分人的名誉
14 骑士名誉的根源
15 聪明的人懂得让步
16 越珍视自己的价值,面对侮辱时越淡然
17 信奉骑士名誉,和迷信没什么不同
18 是时候放弃决斗了
19 面对侮辱,最好的报复方式是什么
20 哲学是消除骑士名誉的根本手段
21 名誉是转瞬即逝的,名声是永恒不朽的
22 伟大的作品必然获得不朽的名声
23 与其期望他人的青睐,不如学会欣赏自己
24 真正有价值的并非名声,而是自身
25 让一个人幸福的不是名声,而是让他创造功绩的思想和能力
26 真正的名声会流传于后世
27 人生苦短,多珍惜美好的事物
28 成名的真相
附 录 叔本华生平大事记及主要作品
叔本华生平大事记
1788年:出生
1793年:从但泽搬到汉堡
1797年:离开汉堡
1799—1813年:求学;父亲亡故
1814—1818年:与母亲决裂;完成开创性哲学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19—1830年:在柏林大学当哲学讲师
1831—1851年:离开柏林,潜心研究和写作
1852—1860年:声名乍现;逝世
叔本华的主要作品
人生的智慧是2023年由紫图图书出版,作者[德] 阿图尔·叔本华。
得书感谢您对《人生的智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