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华读书报》“2017年不可错过的25种历史和传记好书”。
内容简介
“明学”作为“宋学”的继承者,并称“宋明理学”。明代的土大夫理应属于隋唐以后新型的士大夫,然就明代士大夫极度追求“清议”,且具个性解放的特点来说,其精神世界则又是六朝士大夫的直接继承者。
本书从君子、小人之辨,出处、仕隐的困惑,忠孝节义的两难困境,生与死的抉择,雅俗之辨及其互动等多个视角,通过思想与社会交互为用的研究方法,亦即历史与社会的脉络中去阐释明代士大夫的知识与行动。这无疑与以往的研究过于偏向“观念史”不同,而是希望在政治史、教育史、地域研究等领域的相互关联之下,重新诠释明代思想史的实际动态。这是一种精神史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考察土大夫的精神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一、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二、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及其关系网络
三、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及其转向
第一章 君子小人之辨
一、引言
二、从道德人格看君子小人之辨
三、从政治人格看君子小人之辨
四、君子、小人之辨的历史转向
五、结语
第二章 出处仕隐的困惑
一、引言
二、出处进退:士大夫的“大闲”
三、仕抑或隐:士大夫的困惑
四、出处仕隐观的新动向
五、出处仕隐:士大夫的抉择
六、结语
第三章 忠孝节义的两难境地
一、引言
二、士大夫的忠孝观及其转向
三、士大夫的节义观及其转向
四、士大夫忠孝节义的行为实践
五、结语
第四章 生死之间的抉择
一、引言
二、生死观:儒佛道之辨及其合流
三、士大夫的生死观及其转向
四、士大夫面对生死的行为抉择
五、结语
第五章 雅俗之辨及其互动
一、引言
二、雅俗之辨:雅与俗的两分
三、雅俗互动态势的形成
四、士大夫的崇雅意识及其精致生活
五、结语
余论
一、明清易代与江南士大夫家族的衰替
二、清初士大夫遗民的头发衣冠情结及其心理分析
三、清初礼教秩序的重建与士大夫精神史的波折
参考文献
后记
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宝良。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