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论丛(第10期)

国际儒学论丛(第10期)

编辑推荐

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刊物,本书是第10期。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特稿、名家访谈、儒家思想、儒家专题·儒家礼学、国际儒学、儒学伦理学、古代易学、儒家经典诠释学、儒家文化学、儒家动态十个栏目,收录了国内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学者关于儒学研究方面的文章,文章论题涉及先秦儒家、宋明理学、易学等,反映了国内外儒学研究的一些新动向、新发展、新成果,以此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简介

编者涂可国,男,1961年12月生,湖北省麻城市人,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专业方向为儒学、社会哲学(含社会哲学原理、儒家社会哲学、国外社会哲学)和文化理论研究。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中国实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孙子研究会理事、山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际儒学论丛》编委会

特稿

《周易》与现象学对于哲学重建的意义

一 关于“现象学方法”的问题

二 关于《周易》与现象学的对应性问题

三 关于哲学重建的问题

四 关于生活儒学与现象学的几个问题

名家访谈

情感与超越

儒家思想

“耳顺”的儒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董仲舒的盛世之忧

一 董仲舒忧患意识的思想渊源

二 董仲舒忧患意识的理论基础

三 董仲舒盛世之忧的核心内容

结语

“天人合一”与理学的使命

一 天人合一:理学天人观及其源流新考

二 万法唯心:来自佛教的挑战

三 为天地立心:早期理学的使命与探索

余论

冯友兰新理学“负底方法”探析

一 负底方法的产生背景

二 负底方法与二元结构方法论

三 “负底方法”对新理学发展的意义

结语

儒学专题·儒家礼学

《周礼》的政治模式及其成书年代

一 《周礼》成书年代问题的争论及其启示

二 《周礼》中的宇宙论图式和依时寄政观念

三 《周礼》中依时而行的政治活动

结语

西汉礼学的分化、特征与明堂阴阳说

一 西汉礼学的传承及其问题

二 后仓礼学的特点及其分化

三 二戴礼学的特点及其与阴阳五行思想的关系

四 西汉礼学的明堂阴阳说

从宋学看“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一 引言

二 从“礼者,理也”这一命题看“礼”在程朱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 “礼”与“仁”在宋学中的地位和关系

结语

国际儒学

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和近现代演变

一 儒学在越南传播的历史、作用及其特点

二 越南近代社会与儒学地位的变化

三 越南的现代化与儒家的现代作用

儒家伦理学

儒家责任伦理的辩证特征

一 情感伦理与理智伦理融通

二 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结合

三 人文伦理与等差伦理兼具

四 事前责任与事后责任合一

五 心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统一

六 德性伦理与德行伦理并举

黄道周的君子观审视

一 君子美德涵养

二 君子与小人势不两立

三 几点评论

德性认识论视角:通过孟子重新发现儒家理智德性

一 “德性”概念探源

二 当代德性认识论与理智德性

三 当代先秦儒家德性论思考

四 从孟子探讨理智德性的可能

结语

章太炎对戴震“以理杀人”的诠释

一 戴震“以理杀人”的基本内涵

二 “以理杀人”诠释之“理法之辨”

三 “以理杀人”诠释之“理欲之辨”

四 “以理杀人”诠释之《思乡原》

余论

古代易学

论惠栋对汉易的疏解及创新

一 “汉学”正名

二 惠栋对汉易的疏解及创新

三 总结

儒家经典诠释学

古义与治道:杨慎“舍宋取汉”的《尚书》学

一 明代《尚书》学:从书斋理论到经世致用

二 杨慎“舍宋取汉”的《尚书》学

三 杨慎对蔡沉《尚书》学的批评

四 从古义到治道:考据型《尚书》学的形成原因

五 结语:杨慎《尚书》学的历史意义

试论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的价值与意义

一 “救亡图存”是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的出发点

二 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的时代定位

三 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与新儒家的肇始

四 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文化学

儒家传统文化复兴何以可能

引言

一 儒家思想复兴的现代化根基

二 儒家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前提

三 儒家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结语

儒学动态

儒家艺术哲学的开掘与拓展

一 儒家艺术哲学研究的学术动态

二 加强儒家艺术哲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 儒家艺术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 儒家艺术哲学研究的主要进路

主要文章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征稿启事

国际儒学论丛(第10期)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涂可国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国际儒学论丛(第10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