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子>研究

<燕丹子>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将文本研究与历史、文献、考证结合起来,对涉及《燕丹子》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内容简介

《燕丹子》是早期出现的杂传小说之一,以荆轲刺秦为题材,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明代胡应麟谓其“当是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在中国小说史初期,出现《燕丹子》殊可惊叹,其长篇体制和成熟的文体特征,对现行的小说史观念构成了挑战,其文学成就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小说的发生状况和小说文体特征的民族性。

鉴于《战国策》和《史记》也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在考论《燕丹子》与两部史书复杂关系问题的基础上,本书着重探讨了这部作品的成书时代、可能的编作者、历代著录及其他相关命题。同时,立足于小说发生的学术背景,对其文学成就和小说史地位作出相应阐释。

作者简介

作者叶岗,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小说史和越地文化。

出版《越文化发展论》(合著)、《走向文史研究前沿》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多篇。

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学术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次、厅市级社科奖20余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言

第一章 《燕丹子》与《战国策》《史记》关系之考论

第一节 《史记·荆轲传》出自创作还是来自编纂

一、关于《史记·荆轲传》

二、“太史公曰”留下的疑窦

三、《荆轲传》成于编纂

第二节 《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是否源于《史记》

一、《战国策》《史记》关系问题的不同观点

二、刘向编校《战国策》

三、曾巩重校《战国策》

第三节 《燕丹子》与《战国策》《史记》“荆轲刺秦”事之关系

一、三者相同之处的分析

二、三者相异之处的分析

三、《战国纵横家书》的启示

第二章 《燕丹子》与历史文本的对读比较

第一节 “荆轲刺秦”事件编年述略和讨论

第二节 三个文本的对读分析(上)

第三节 三个文本的对读分析(下)

第三章 《燕丹子》成书问题

第一节 今本成于汉初

一、关于成书时代的古今观点

二、对相关材料和观点之评议

三、对成书问题的一得之见

第二节 编作者或为邹阳

一、今存邹阳作品及与《燕丹子》的关系

二、邹阳所处时代状况及性格品质促使其编作《燕丹子》

三、邹阳对“荆轲刺秦”之事的改造和处理

第三节 历代著录、文本整理和佚文考索

一、《燕丹子》著录情况

二、相关问题的讨论

三、文本整理、佚文考索和异文甄录

第四章 《燕丹子》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 《燕丹子》的主题意向与思想基础

一、历代对荆轲刺秦事及《燕丹子》的评价

二、《燕丹子》的主题意向

三、《燕丹子》主题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燕丹子》的人物形象

一、燕太子丹论

二、士子群像论

三、秦王论

第三节 《燕丹子》的艺术风格

一、情感激烈沉郁

二、节奏错落有致

三、语言华美古雅

第五章 中国小说发生与《燕丹子》的小说史地位

第一节 古代小说的发生

一、关于中国小说史起点问题的不同观点

二、对诸家观点的评议

三、中国小说发生期:战国至西汉末

第二节 《汉志》小说观念的民族化特征

一、中国古代“小说”概念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概念

二、《汉志》的小说标准

三、《汉志》的小说家与小说价值观

第三节 《燕丹子》的小说史地位

一、杂传小说的典范

二、民族化小说文体的确立

三、题材类型化小说的开创

参考文献

后记

<燕丹子>研究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叶岚。

得书感谢您对《<燕丹子>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绝代奇书:淮南子精解 电子书
以专题的形式,对《淮南子》进行趣味性的解读,并进行普及性的介绍。
日记十招:特级教师高子阳教你轻松写日记 电子书
10个日记妙招,激发孩子的无限创意和灵感,让写好日记不再困难。
叙事空白研究 电子书
叙事空白指的是叙事作品中的某些意义在文本中未被传达出来或未被明确传达出来的现象。它是一种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叙事交流现象。小说中的省略让文本意义“隐而愈显”;戏剧中的静默让观众感受到更大的震撼;电影中的空镜头让观众久久回味……迄今尚未有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本书试图从广义叙事学的角度,采用理论阐释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叙事空白的成因、表述、填补和价值四个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莫言小说研究 电子书
全面研究了莫言小说世界、文学观念、叙述世界能方面。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