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

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批评史的角度切入,分析文艺政策和文艺美学理论在具体工作环节中的实现,理论化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政策的实践。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艺政策是文艺理论、文艺思想与文艺创作和文化治理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也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有关文艺政策的调整和变迁过程的历史研究,有助于解释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发展与社会生活直接而复杂的联系。

本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丛书之一,从批评史的角度切入,系统分析了文艺政策和文艺美学理论在具体文艺工作环节中的实现,试图将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政策的实践理论化,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复兴。

作者简介

作者王杰,男,1957年10月,江苏无锡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专家组成员、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等。已出版《审美幻象研究——现代美学导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美学意识形态》(译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导论 当代文艺政策史:一个重要的理论新课题

一 何谓“当代”及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史的分期问题

二 当代中国文艺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历史语境

三 文艺政策的两次调整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章 概念与原理

第一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二 当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话语

三 “意识形态”范畴的源起及其含义

四 “意识形态”范畴的当代话语

第二节 “文艺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文艺(审美)制度”

一 文艺意识形态的一般含义及其当代形态

二 审美意识形态的提出及其理论类型

三 物化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文艺(审美)制度

第三节 “文化治理”“文化领导权”

一 “文化治理”在西方的研究及其实践

二 中国学者对“文化治理”的阐释

三 文化治理的根基:文化领导权

第二章 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建构(1949—1965)

第一节 文化领导权及其体制的确立和巩固

一 文化领导权的建立及其体制安排

二 文艺体制的确立和领导权的巩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艺制度的理论原则及其实践

一 社会主义文艺制度的理论原则

二 社会主义文艺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

第三节 “双百方针”及其文艺政策

一 “双百方针”的依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 “双百方针”的内涵及其政策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艺政策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 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二 文艺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文艺政策体系的建成

三 卷入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文艺政策

第五节 “十七年”文艺政策话语的内在矛盾与影响

一 马克思式话语与席勒式话语的部分冲突

二 工具性话语与人民性话语的紧张共存

三 战斗性话语与生活性话语的对立共存

四 政治上层建筑话语与意识形态本性话语的差异共存

第三章 革命的美学:美学转向“革命”(1965—1977)

第一节 文艺批评引燃“文化革命”

第二节 转向“革命”的文艺政策

一 先声夺人:《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出炉

二 正式启动:《通知》《决定》和1966年文艺界大会

三 全面展开:北京文艺座谈会和“革命”美学的成型

第三节 文艺革命政策的若干调整

第四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艺政策调整(1977—1989)

第一节 文艺领域拨乱反正与“二为”方向的确立

第二节 文艺治理方式的转变与影响

一 文艺治理从政府治理中分离

二 文学和艺术的向内转

三 审美与教育:当代主体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兴起与文艺政策应对

一 两种审美现代性之争

二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污染

三 文艺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冲突及政策应对

四 第三种形态先锋派的出现

第四节 文艺评奖制度的建立及其政策效果

第五节 语境叠合中的理论阐释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政策(1989—2012)

第一节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与两个效益

第二节 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法制保障

第三节 网络文艺及其治理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文艺政策

第六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文艺政策的再转向(2012— )

第一节 文艺向政治的“回归”性调整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的再弘扬

第三节 “人民性”话语的继续发展

第四节 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政策的新篇章

结束语 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使命

一 艺术和审美如何改变世界

二 文化经济时代的美学问题与任务

三 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及文艺批评要求

四 中国现代性的情感结构与中国梦的审美文化建构使命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杰。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7辑) 电子书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是中国言实出版社为“中国政府出版品国际营销平台”量身定做的文学板块,其目的是及时地向海外读者推荐和介绍中国当代最新文学创作成果,促进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入选本书的文学作品,均为2021年新近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过,并且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5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2021年新近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过的文学作品,包括蒋韵的《我们的娜塔莎》、徐东的《房子》、刘汉俊的《皋陶的四千年》等,文学体裁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小说、散文、诗歌和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4辑 电子书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是中国言实出版社为“中同政府出版品同际营销平台”量身定做的文学板块,其目的是及时地向海外读者推荐和介绍中国当代最新文学创作成果,促进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人选本书的文学作品,均为2020年新近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过,并且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三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包括韩东的《兔死狐悲》、大解的《他人史》、徐怀中的《万里长城万里长》、李浩的《四个飞翔的故事》、袁炳发的《励志课》等。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二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包括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之三》、刘庆邦的小说《踏雪之访》、张炜的散文《我的原野盛宴(节选)》、蒋蓝的散文《摩托叙事》、西渡的诗歌《江南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