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本先秦问题的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蒋重跃关于先秦两汉研究论文多篇,涉及黄老之学、韩非思想、王朝统治、战国两汉时期的重要历史思想四个方面,材料十分丰富,视角独特,分析透彻,对先秦两汉的学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是一部相关研究的力作。
本书既注重考据时,又不乏联想,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其中尤以对黄老之学的见解最有见地,反映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治史水平。
作者简介
作者蒋重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有《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等,发表论文《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道的生成属性及其本体化发展——先秦道论初探》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编 从“黄老之学”到“黄帝之学”
申子之学的历史地位
一、不是法家而是道家
二、“本于黄老”辨
三、“源于道德之意”析
如何确定黄老之学的最初作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史记》中的黄老
三 子籍中的黄老
四 最初作品出自《管子》
黄老之学源于秦楚说质疑
一
二
《尹文子》新证
一、尹文思想与《尹文子》内容之客观标准
二、今本与尹文之思想背景的一致
三、今本与黄老申韩之比较
四、余论
韩非子与齐国黄老之学
一、问题的提出
二、大量吸收齐国黄老之学
三、道论之归本于齐国黄学
四、归本黄老的社会根源
五、简短的结语
《管子》的主流属“黄帝之言”
关于“黄帝之言”的两个问题
一、五行学说与黄帝形象
二、《黄帝四经》与汉初黄老之学
第二编 《韩非子》研读
韩非子政治文化观片论
一
二
三
四
五
韩非的道理论及其在诸子天道观中的地位
一
二
三
四
五
孟子荀卿韩非子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一、孟子:性善论能否成立?
二、荀子:从恶中挖掘善的资源?
三、韩非:性恶论?自然性?环境论?
韩非对传统观念文化的批判
一
二
三
四
历史的变革与思想的矛盾
一、关于法、术、势结合的根据及其矛盾
二、关于其他几对矛盾及其历史根源
从词语的不同内涵看古代的政治变革
一、忠——“以爱为我”与“不得不爱我”
二、贤——“所爱”、“所贤”与“论之于任,试之于事,课之于功”
三、仁——“宽惠慈爱”与“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
四、结语
第三编 关于王朝统治观念的思考
论法家思想中的变法与定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变法和定法的两重意义
三、更改和确立的对立与同一
四、动与静的矛盾
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
一、关于“禅祭”说
二、禅让之义源于“蝉”
三、“禅”、“传”通用
四、结束语
“歷数”和“尚贤”与禅让说的兴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否认“歷数”出于《论语》证据不足
三、墨家“尚贤”意在选官治官而非禅让
四、儒家“歷数”暨“天命有德”乃禅让说的基础与前提
第四编 论历史思想的理论意义
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
一、弁言
二、历史中的变与常
三、历史中的天与人
四、历史中的古与今
五、历史中的性与习
六、结语
试论道法两家历史观的异同
一、问题的提出
二、老子对传统历史观中宗教和道德因素的否定
三、庄子对“性”、“命”的探索及其历史观的内在矛盾
四、韩非的纯粹理性历史观
五、道法两家历史观之异同与其道论的一致
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
一、问题的提出
二、“正统”概念的定义
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四、五德终始说的转型
五、余论
董仲舒《春秋》学的通史精神初探
一、“《春秋》谓‘一’为‘元’者,示大始而欲正本也”
二、《春秋》“大一统”与“通三统”
三、“《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与“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四、“《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
五、结语:董仲舒《春秋》学的通史精神
何休《公羊解诂》的历史哲学
一、引言:关于“历史哲学”
二、“三世”说
三、“一统”论
四、余论:理性特点
后记
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是201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蒋重跃。
得书感谢您对《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