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且兴:先秦两汉诗歌叙事传统研究

赋比且兴:先秦两汉诗歌叙事传统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索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历史演进和传承。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之一种,研究时段为先秦两汉,分为如下四部分:《周易》古歌与诗歌叙事传统的萌芽、《诗经》与诗歌叙事传统的奠基、《楚辞》与诗歌叙事传统的演进、秦汉诗歌叙事传统的传承与新变。

作者简介

作者杨秀礼,江西玉山人,上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文献及其传播接受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说明

绪论

第一章 《周易》古歌与诗歌叙事传统的萌芽

第一节 甲骨古歌:《周易》古歌前文本及叙事

一、殷商甲骨刻辞古歌的指认与勾稽

二、甲骨刻辞文例与古歌体式

三、甲骨古歌的空间化叙事

第二节 《周易》古歌概述与勾稽

一、《周易》文本的创制者及其时代

二、《周易》古歌已有的认识与研究

三、《周易》古歌的存在形式与勾稽

第三节 《周易》古歌事象组合与重复叙事

一、《周易》古歌的事象组合

二、《周易》古歌的重复叙事

第四节 《周易》古歌副文本叙事

一、图文互仿:《周易》卦爻图符的叙事功能

二、总提引起:《周易》卦名卦辞的叙事功能

三、隔断插入:《周易》断占语、叙辞与副文本古歌的叙事功能

第二章 《诗经》与诗歌叙事传统的奠基

第一节 《诗经》叙事缘起

一、采诗、献诗制度对《诗经》叙事之推动

二、《诗经》“事”之类别

三、诗史所叙之事及其关系

第二节 《诗经》的叙事类型

一、场景型叙事

二、故事型叙事

三、史诗型叙事

第三节 《诗经》的叙事手法:赋比兴

一、赋比兴概念流变

二、“赋”法与《诗经》叙事

三、“比”法与《诗经》叙事

四、“兴”法与《诗经》叙事

第三章 《楚辞》与诗歌叙事传统的演进

第一节 《楚辞·离骚》自传性叙事

一、《离骚》自传性叙事内容

二、《离骚》自传性叙事的表现形式

三、叙事性场景的编排衔接

第二节 《楚辞·九章》“赋”“比”“兴”法的叙事性

一、《楚辞·九章》赋法的叙事性

二、《楚辞·九章》比法的叙事性

三、《楚辞》兴法的叙事性

第三节 《楚辞·天问》题图叙事

一、《天问》题图叙事内容

二、《楚辞·天问》题图叙事策略

三、个体的政治遭遇事件对叙事要素的影响

第四节 《楚辞·九歌》信仰仪式叙事

一、《九歌》文本性质的䌷绎厘定

二、流程顺叙化的叙事编排方式

三、神灵故事化的叙事编排方式

四、场景回忆化的叙事编排方式

第四章 秦汉诗歌叙事传统的传承与新变

第一节 秦代诗歌的叙事形态及功能

一、秦代诗歌创作概况

二、秦始皇刻石颂诗的官方叙事及颂美功能

三、秦代歌谣的民间叙事及批判功能

第二节 汉乐府歌诗叙事的戏剧性特征

一、戏剧性:观照汉乐府歌诗叙事的有效视角

二、汉乐府歌诗叙事的戏剧性成因

三、汉乐府歌诗戏剧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汉代诗歌对“诗骚叙事传统”的因革

一、汉代诗歌叙事对“诗骚传统”的传承

二、汉代诗歌的叙事新变

后记

补记

赋比且兴:先秦两汉诗歌叙事传统研究是202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石强。

得书感谢您对《赋比且兴:先秦两汉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诗歌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中国诗歌研究》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栏目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且向山水寻清音 电子书
《且向山水寻清音》是一本散文集,精选《古文观止》中陶渊明、苏轼等历代文学家书写山水、亭台的经典散文篇目,引领读者透过书卷与墨香,回归古人雅致的情怀,于俗世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三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三辑。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八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八辑。
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五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