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必备参考书。

内容简介

该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欧洲的现象学,主要介绍狭义的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第二部分是英美的分析哲学,主要介绍早期的分析哲学即人工语言分析、日常语言分析、晚期的分析哲学。第三部分是处于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之间的各派当代哲学,主要介绍了众多流派中的四种:实用主义、结构主义、科学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第四部分是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

作者简介

作者姚大志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94—199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200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从事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之后》(东方出版社2000年)、《何谓正义》,(人民出版社2007年)以及《罗尔斯》(长春出版社2011年);主要译著有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和诺·奇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现象学(上)

第一节 20世纪的现象学运动

第二节 胡塞尔

第三节 海德格尔

第四节 梅洛·庞蒂

第五节 列维纳斯

第二章 现象学(中)

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和尼采)

第二节 雅斯贝尔斯

第三节 萨特

第三章 现象学(下)

第一节 早期解释学

第二节 伽达默尔

第三节 保罗·利科

第四章 实用主义

第一节 皮尔士

第二节 詹姆斯

第三节 杜威

第五章 结构主义

第一节 列维-斯特劳斯

第二节 阿尔都塞

第三节 巴尔特

第六章 分析哲学(上)

第一节 20世纪的分析哲学

第二节 弗雷格

第三节 罗素

第四节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

第七章 分析哲学(中)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第二节 赖尔

第三节 奥斯丁

第四节 斯特劳森

第八章 分析哲学(下)

第一节 蒯因

第二节 戴维森

第三节 克里普克

第四节 达米特

第五节 塞尔

第九章 科学哲学

第一节 逻辑实证主义

第二节 否证主义

第三节 历史主义

第四节 科学实在论

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

第三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第十一章 自由主义

第一节 罗尔斯

第二节 诺奇克

第三节 德沃金

第十二章 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

第一节 桑德尔

第二节 麦金太尔

第三节 沃尔策

第四节 斯金纳

第五节 佩蒂特

第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

第一节 利奥塔

第二节 罗蒂

第三节 福柯

第四节 德里达

后记

现代西方哲学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姚大志。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西方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电子书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
现代形而上学批判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对形而上学演变史的疏解基础上,对现代形而上学各种表征进行系统阐述,揭示其生成的动力系统,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哲学命运进行总体勾画。
大学·中庸·孝经·现代汉英双语全译本 电子书
《大学》《中庸》《孝经》均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原作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养自身是根本,是治国治人的前提。《大学》提出了儒家伦理思想之一的“絮矩之道”。《中庸》提出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强调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度”,超出了一定的度,就违
儒道情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是儒道情感哲学本论,下设三个独立章,分别探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注重情感的特点、儒家与道家情感哲学的义理诠释、儒道情感教育与情感实践。下篇论述儒道情感哲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了儒情与道情理论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格建构及人的精神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