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了解学习西方哲学的必备参考书。
内容简介
哲学始终处于建构与解构、确信与怀疑、批判与辩护、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在此意义上,体系哲学与反体系哲学、形而上学和反形而上学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所能提供的不是什么现存的知识,而是问题意识和求解途径。近代以来,提供新知识的任务无疑已经归入各门科学。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经常是被遮蔽着的,如何善于发现这些问题,从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索求解的途径,则落实到哲学身上。哲学有各种流派,现代西方哲学的流派更是五花八门,如何从这些纷杂的说法中获得收益呢?唯有梳理清楚它们的问题意识和比较它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才能开辟我们自己的思路,增进我们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还可以通过“实证的转向”、“实践的转向”、“语言学的转向”、“生命-生存-生活世界的转向”等来刻画。既然说是“转向”,就有必要问原先的方向是什么。在此,这原先的方向是指到十九世纪中叶的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具体地说是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以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的体系哲学为代表。因此,这些“转向”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的。现代西方哲学以反对黑格尔的体系哲学为起点,虽然这些反对呼声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合理成分,但黑格尔有关辩证法的一些论述仍然有其精妙之处,值得回味。这些哲学转向的价值究竟在在哪里,需要我们开动自己的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加以判断。
作者简介
作者张庆熊,1973年至1979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1979年至1983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任教,1983年至1993年在瑞士留学和工作,先后获瑞士弗莱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11月从瑞士回国,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任教,1998年-1999年德国波茨坦大学访问教授、德国开姆尼茨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现代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自我、主体际性与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基督教神学范畴——历史的和文化比较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 序
现代西方哲学导论
第一章 叔本华
一 生平
二 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
三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四 简评: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第二章 尼 采
一 生平
二 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
三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四 简评: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第三章 柏格森
一 生平
二 问题意识:何谓传统哲学的困境
三 时间与绵延
四 生命实体与创造进化
五 自由、直觉与非理性主义
第四章 实证主义综述
一 实证主义的问题意识
二 实证主义的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和发展脉络
三 实证主义的遗留问题
第五章 穆勒
一 穆勒的生平和问题意识
二 穆勒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三 结束语
第六章 实用主义
一 实用主义的问题意识和发展概况
二 皮尔士
三 詹姆士
四 杜威
第七章 分析哲学综述
一 问题意识
二 发展概况
第八章 罗素
一 罗素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逻辑原子主义
三 摹状词理论
四 简评
第九章 维特根斯坦
一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
二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
三 简评
第十章 狄尔泰
一 生平
二 问题意识和解题方案
三 精神科学的自主性
四 诠释学方法
五 描述心理学和心灵生活的结构关联
六 简评:狄尔泰哲学的遗留问题
第十一章 胡塞尔
一 生平著述和问题意识
二 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三 意向性理论
四 现象学的方法
五 生活世界
第十二章 海德格尔
一 生平和问题意识
二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三 转向后期哲学的问题:代结束语
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
一 问题意识
二 生活形式和生活世界
三 社会行为的划分和世界的划分
四 言语行为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关系
第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
一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二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
三 在反思后现代主义困境中寻求现代性问题出路
推荐书目
后 记
现代西方哲学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庆熊。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西方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