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的学史与历史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把握一般倒述的分科之学史、近代以来学科发生演化的分科史以及面向未来的分科之学三者的联系分别,掌握关键问题,沟通而不附会。

内容简介

今天以前的一切都是历史,因而历史本不分科,况且中国治学讲究贯通,素来不重分科。

可是今日的史学,无非分科的学史和分科的历史两种,前者为用各个学科现在的形态追述出来的学科发展史,后者为用不同学科的方法眼界研治的一般或分门别类的历史。其共同性则是以后出外来的观念系统重新组装历史。

恰当把握一般倒述的分科之学史、近代以来学科发生演化的分科史,以及面向未来的分科之学三者的联系分别,才能掌握关键,沟通而不附会。

作者简介

编者桑兵,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说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分说: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

第一章 近代中国“文学”源流(1819—1876)

第一节 西人来华与“文学”变义

第二节 中外见闻中的“文学”

第三节 “采西学”议论中的“文学”

结语

第二章 清季学制改革与经学

第一节 经学进入学堂

第二节 经学进入学制的考量

第三节 学制颁布与经学分科

第四节 对于“经学分科”的反应与评议

结语

第三章 中国考古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第二节 信史与“文”“物”

第三节 考古学的专门化

第四章 “中国哲学”探源

第一节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第二节 泰西哲学与中国固有学问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取向

结语

第五章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建立: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早期历史

第一节 议设京师大学堂:立学宗旨与教学分科

第二节 法政科大学的规划及设立

第三节 法科改革及其学术化转向

第四节 现代政治学科的建立

一、教师的职业化与学术化

二、课程变革:由国家学转向社会科学

三、研究所、学会及学术期刊的创设

结语

第六章 中国地学会与科学地理的构建(1909—1911)

第一节 兴调查植根基

第二节 引入东西洋学理

第三节 洋为中用

第四节 以西学地理系统条理中学

结语

第七章 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

第一节 文化、文明与文化史、文明史

一、通俗认识和学术定义:“文化”“文明”术语的对译

二、文化史撰述的兴起

第二节 启动与倡导:进入学人视野的新领域

一、文化学学科概念的由来

二、从“文化科学”到“文化学”

三、“文化学”学者对“文化学”内涵的探索和学科构建

第三节 文化论战对“文化学”的激励

一、文化论战与“文化学”的勃兴

二、黄文山的“文化学”与文化观

三、从“文化学”学理到全盘西化论——陈序经的“文化学”与文化观

第四节 建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共同体

一、向体制求支持:开设专门课程的努力

二、抗战及战后“文化学”理论的系统化

三、构建学术共同体的努力及成效

结语 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

第八章 近代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1926—1949)

第一节 从国学到史学

第二节 经史致用

第三节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结语

征引文献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是2021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桑兵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分科的学史与历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电子书
作者近三十年深入研究清代政治与社会的成果。
帝国缩影.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刘永华力作。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经济制裁:封锁、遏制与对抗的历史 电子书
《经济学人》《外交事务》最佳图书,一场全球化和自给自足之间的博弈。
牛津植物史:植物学故事400年 电子书
牛津大学植物园——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历经400余年风雨洗礼,穿越了岁月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
镜像中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年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