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全书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共14章内容,涉及内蒙古通辽、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吉林延边,新疆巴州、博州、新源县,青海省,四川凉山、甘孜、阿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本书指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普遍存在的特殊困难与突出问题包括各个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差异很大,情况比较复杂,部分地区对双语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区教学点的教学情况令人堪忧;民族学校“幼—小—初”的衔接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苏德,博士,比较教育学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教育学院院长、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评审专家,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特聘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民委民族语文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MHK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兼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秘书长,国际双语学会会员,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被评为“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特别说明
序一
序二
绪论 新时代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一 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二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机遇
三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四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应对策略
五 结语
第一章 内蒙古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政策措施
三 几点启示
四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五 对策与建议
第二章 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教育调研报告
一 蒙汉双语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二 蒙汉双语教育取得的成就
三 蒙汉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四 进一步发展蒙汉双语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 内蒙古通辽市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主要工作及其成绩
三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四 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三 对策与建议
第五章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成绩
三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四 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吉林省延边州朝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双语教育改革的经验
三 目前存在的特殊困难与突出问题
四 对策建议
五 结语
第七章 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基本情况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对策与建议
第八章 四川省凉山彝族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存在的特殊困难与突出问题
三 对策与建议
第九章 四川省甘孜阿坝藏汉双语发展现状调查
一 四川省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基本情况
二 阿坝州推进双语教育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三 阿坝州开展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四 对策及建议
第十章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汉双语教育政策成效的调查研究
一 甘孜州双语教育基本情况
二 研究工具和研究假设
三 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五 研究结论总结与实务建议
第十一章 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基本情况
二 当前壮汉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促进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十二章 从文本到行动:广西壮族双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三 双语教育政策文本
四 学校层面的双语教育政策执行
五 分析和讨论
第十三章 贵州省双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一 民族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
二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及双语教育发展概况
三 双语人口及其分布特点
四 文化传承与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五 对策与建议
第十四章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西双版纳州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政策措施
三 双语教育存在的困惑与困难
四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双语教师现状调查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4 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5 民族学校双语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6 民族学校双语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7 对汉语的态度与使用调查
附录8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9 双语教育政策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10 访谈提纲(民族教育工作管理者)
附录11 访谈提纲(行政管理人员)
附录12 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13 访谈提纲(教师)
后记
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8)现实与前瞻: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苏德。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8)现实与前瞻: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