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

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全世界现存龟类约240种,它们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我国对龟的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项产业经营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进人大发展阶段,方兴未艾。养殖对象除国产龟外,尚有不少外国龟类。

《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从龟的基本知识人手,在讲述了养龟场的建造及龟类营养需求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国内40余种养殖龟的现状、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方法,并介绍了绿毛龟的培育及饲养技术。最后,还探讨了龟的疾病防治技术。《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不仅注重龟的生产性养殖,也重视龟的家庭玩赏性养,并侧重于龟的资源保护。另外,为方便读者辨认各种龟类,《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还配有多幅龟的黑白插图及珍贵的彩色照片,照片主要由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提供,黑白插图多由《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主编绘制。

《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由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等单位的水产科技人员联合编写,适合养龟场技术人员、养龟专业户及龟类爱好者阅读,也可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各级水产行政部门人员及专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工具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章节目录

第一章龟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龟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一、龟的种类和特征

二、龟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第三节龟的生活习性

一、生活环境

二、生活方式

三、食性

四、生长

五、繁殖

六、休眠

七、晒甲

第四节龟的鉴定方法

一、龟类鉴定的常用名词术语

二、龟类的鉴定方法

三、龟类年龄鉴定方法

第二章我国龟类养殖?况

第一节龟的经济价值和龟文化

一、龟的经济价值

二、龟文化

第二节我国养龟业的发展和现状

一、养龟业的发展

二、养龟业的现状

第三节我国养龟业的发展前景

一、龟的市场贸易

二、我国龟类资源现状堪忧

三、常见龟的养殖效益分析

四、养龟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养龟场的设计和龟池建造

第一节养龟场的设计

一、养龟场址的选择

二、养龟池及养龟场的设计

第二节养龟池的建造

一、水栖龟龟池的建造

二、半水栖龟龟池的建造

三、陆栖龟龟池的建造

第四章龟的营养与饲料

第一节龟的营养需求

一、蛋白质

二、脂肪

三、碳水化合物

四、维生素

五、矿物质

第二节龟的配合饲料及加工

一、配合饲料的概念

二、配合饲料的原料组成

三、配合饲料的配制加工

第三节龟的天然饲料及培养

一、龟天然饲料的类别

二、龟天然饲料的人工培育

第五章常见龟类的养殖

第一节乌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二节三线闭壳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三节鳄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四节红耳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五节黄喉拟水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六节黄缘盒龟的养殖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养殖技术

第六章绿毛龟的培育

第七章龟的捕捉的运输

第八章龟病的防治

附录

参考文献

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是2010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宋憬愚。

得书感谢您对《简明养龟手册(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基地养殖管理技术手册 电子书
本书共分四章,主要介绍了牛、羊、猪、鸡四种畜禽的品种类型、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
基地种植管理技术手册 电子书
本书分作物类、牧草类和中药材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各品种的种植地位、历史渊源、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经济价值、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基地农产品技工新技术手册 电子书
本书共分作物类、牧草类、水果类和蔬菜类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甘肃境内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6种作物品种,第二部分收集了在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最具饲用价值的4种牧草品种,第三部分收集了甘肃特产或大面积引种推广的5种水果品种,第四部分收集了在甘肃东西部地区大面积生产的5种高原夏菜品种,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种植地位、历史渊源、产地分布、品种类型、营养价值、产业发展、收获贮藏、加工技术、机械设
动物疫病防控人员【三基】训练手册 电子书
本书以动物防疫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线,介绍了68种重要动物传染病的防治技术,紧密结合动物防疫新动态、新政策、新方法、新标准、新规范,完整连贯的叙述动物防疫全过程必备的知识和技术。
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小流域监测评价点的布设、小流域监测评价的内容、小流域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