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大战

中国与大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完整披露中国通过“一战”寻求融入国际体系、迈向国际舞台的经历。

内容简介

《中国与大战》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国际史和跨国史学者徐国琦先生的“国际史”三部曲之一。徐先生用国际史方法及多元视角研究了中国及世界历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题目: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问题。

一战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是跟五四运动紧密结合的一个国际事件。然而大部分中国人只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有关,却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中国与一战的关系,远比人们认识或想象中的更紧密,一战对中国跻身国际社会的重大意义,也远比人们认识或想象的更重大。中国与一战的关系,确如作者所说,是世界史上被遗忘的一章。

而在本书中,作者一改传统的学术形态和研究方法,采用国际史视角——跨越国家层面的分析视角,把全世界纳入本领域的研究框架,通过到世界各国的档案馆读档,再用专门的研究方法对档案深入分析,从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所做的努力写到巴黎和会上中国为寻求世界新秩序而做的抗争,完整披露了中国通过“一战”寻求融入国际体系、迈向国际舞台的经历,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与一战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历史学特聘讲座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史和共有历史研究,目前已经出版多部专著,代表著作有:《中国与大战》《一战中的华工》《亚洲与一战》。目前正为哈佛大学出版社撰写《何为中国》一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2018年修订版序言

2008年中文版序

2005年英文版序

导言

中国与一战:世界史上被遗忘的一章

国际史与中国国家认同研究

中国历史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与世界都是悲剧和悖论

第一章 中国为加入国际体系做出准备

两大世界秩序的碰撞

从中央帝国到民族国家

国家认同与重建国人的历史记忆

新公众的兴起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认同感

第二章 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

民族主义与中国公众舆论的兴起

民族主义乃世界主义

中国的外交政策群体

新式外交的出现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世界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章 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

“危机”与中国最初的参战意图

“二十一条”及其影响

中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的动力

中国再次试图参战

第四章 中国的另一种战略:“以工代兵”计划

“以工代兵”计划

法国招工团

英国招工团

华工人数问题

法国招工团与英国招工团的比较

协约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

华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根本利益的贡献

第五章 中国正式参战

美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中国的参战目标

多方的背叛

协约国成员各自为政以及由此造成的僵局

第六章 内战

1917年的大辩论

参战政策共识的破裂

军阀主义的兴起加剧政治的分裂

列强与中国政治

第七章 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

幻灭的曙光:威尔逊主义在中国

中国参与创建世界新秩序的尝试

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失望

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书目

中国与大战是2019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国琦。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与大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 电子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画之三大语言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与矫正 电子书
本书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大力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教育矫正的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电子书
这本书回应了普通话与方言话语次序背后的问题,即普通话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衍生品,亦是形塑“现代中国”的关键元素。
中国塔文化与九江古塔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古塔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古塔的变迁、古塔的构造、佛塔的中国化与建筑美、九江地区古塔调查、九江地区古塔分布与特点等。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创新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问题的背景、研究的思路以及本书对现有研究的贡献和改进。第二章回顾了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归纳并整理了文化领域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第三章考察博彩文化对企业研发强度以及专利申请数的影响。第四章实证检验了企业合作文化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第五章是对全书的总结,包括结论和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