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哲学视角考虑教育改革。
内容简介
任何改革都试图更进已有不足,从而促使某种事物或事态朝着更为优化或完善的方向发展,教育改革亦不例外。关于教育改革的著述汗牛充栋,散见于各个视角,有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研究并获得重大突破的,有从政治政策学视角进行研究并试图构建解释框架的,有从法律伦理学视角进行研究并形成重大影响的,有从哲学视角进行研究并长期争议着的,还有就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专题深入研究并结合长期实验做出综合考察的,等等。 本研究不是某一单一视角来的基础教育改革纵深研究,而是一项多视角的综合分析,其目的是想如何更好地通透了解基础教育改革之所以如此这般运行的基本逻辑及其内在学理支撑。或许较史学视角它有失材料丰富,较比较视角它有失国别代表性,较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又失之研究深度,并且囿于学养不足、能力不逮,相关分析还可能仅是浅尝辄止,但整体而言,它却可能较其它单一视角更具理解广泛性、认知全面性和诠释可通约性等优势。
作者简介
作者容中逵,1975年7月生于湖南道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湖南师范大学乡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文化学研究。先后于1995、2004、200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任教,2018年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系浙江省151人才、杭州市131市人才、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在《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等全文转载16篇;出版学术专著《传统与现代的交锋: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实践表达》《传统文化传承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责任》《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想之维:一项教师发展史的文化社会学考察》3部;获省各类优秀成果奖5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基础教育改革之真精神
一 基础教育改革的常与变
二 基础教育改革的静与动
三 基础教育改革之真精神
上篇 基本原理:基础教育改革支配逻辑论
第一章 基础教育改革的政治逻辑
一 改革形成的政治逻辑
二 改革实施的政治逻辑
三 改革力度与限度博弈的政治逻辑
第二章 基础教育改革的经济逻辑
一 改革形成的经济逻辑
二 改革实施的经济逻辑
三 改革力度与限度博弈的经济逻辑
第三章 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逻辑
一 改革形成的文化逻辑
二 改革实施的文化逻辑
三 改革力度与限度博弈的文化逻辑
第四章 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逻辑
一 改革形成的教育逻辑
二 改革实施的教育逻辑
三 改革力度与限度博弈的教育逻辑
下篇 个案分析: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
第一章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审视
一 时代定位的后现代与现代
二 空间定位的西方中心与自我本位
三 价值取向定位的泛人本化与基于社会本位的个体与社会共存化
第二章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举措反思
一 课程结构中的学科授受与活动探究
二 课程实施中的民主自由与权威约束
三 课程评价中的考试拒斥与认同完善
四 课程管理中的分权下放与集权上收
第三章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推广考量
一 社会公众舆论的漠视淡然与关注参与
二 教师及其培训的抵制规避与适应胜任
三 相关保障措施的口号呼吁与行动落实
四 改革施行的臻善及其结果预测
余论 基础教育改革之旧途径
一 基础教育改革的识与断
二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与事
三 基础教育改革之旧途径
参考文献
跋
力度与限度的博弈:基础教育改革的支配逻辑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容中逵。
得书感谢您对《力度与限度的博弈:基础教育改革的支配逻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