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社会生命:农地制度变迁的文化动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土地的社会生命:农地制度变迁的文化动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土”对于乡土中国所具有的总体性意义。

内容简介

当前,一种“生产主义”发展观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正在推动土地社会生命的转换。皖北黄村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平坟、腾指标、确权、农民上楼与土地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实践,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其文化根源在于“生产主义”的发展观将土地仅仅视为市场社会中的生产要素,而忽视了“土”对于乡土中国所具有的总体性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陈靖,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兼任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乡土中国的“乡”与“土”

三 土地:一种总体性社会事实的研究视角

四 人类学对物之社会性的研究

五 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生产

一 土地的流转

二 芥末的生产:一个村庄里的全球化体系

三 资本化生产的逻辑

四 “生产主义”的自反性

小结

第三章 平坟

一 平坟运动

二 坟地的社会生命

三 坟地、宗族性与族谱

四 公墓开发

第四章 指标

一 都市化的人类学研究

二 “增减挂钩”与城市化

三 谁的村落

四 村落空间与日常生活

五 “消灭”村落的过程

小结

第五章 开发

一 集体

二 公共性、国家与土地治理

三 土地开发与分利秩序

小结

第六章 地权

一 权利

二 制造“大户”

三 地权集中与阶层生产

四 地权阶层化的社会动力

第七章 家宅

一 宅基地的社会属性

二 宅与家

三 地缘的解体

四 宅基地的市场价值

小结

第八章 让土地有“灵魂”

一 “我们”的土地

二 经营权交易之中的信任

三 地租如何确定

四 土地开发中的乡土人情

五 熟人关系的动员

六 土地作为总体性呈献

第九章 结语

一 土地的总体性

二 把道德经济拉回抗争的中心

附录

附录一 雍县多措并举推进土地流转

附录二 黄村新村建设规划图

附录三 黄村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土地的社会生命:农地制度变迁的文化动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靖。

得书感谢您对《土地的社会生命:农地制度变迁的文化动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电子书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是经济新常态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制的变迁与重构 电子书
本书提出,重建社区,发展多功能合作组织是合作制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路径。
农业转型升级与农村全面发展 电子书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但农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了出来。
文化地产的定位与规划 电子书
本书根据所依据开发项目的文化要素,从理论和实践案例的角度阐述历史文化驱动开发、艺术文化驱动开发、工业文化驱动开发、农业文化驱动开发、文化mall的可行性和定位与规划特点,从对精选案例进行全盘扫描与精细分析中总结各类型文化地产的定位与规划成功要素,旨在从中找到不同城市、不同规模商业项目成功的核心密码。
英国崛起之谜:财政制度变迁与现代经济发展 电子书
本书从财政效率的角度对英国产业革命与荷兰市场革命过程中财政制度变迁进行的对比考察,既是诺斯开创的新制度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发展,也是一种用公共经济理论来解释产业革命的全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