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从供需两个角度探讨了农户要素禀赋结构转变和规模变化对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以及农业的价值目标转变和资本控制农业对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
内容简介
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土地”新政的实施和农民时间的经济价值的提高,农村要素禀赋结构发生重要改变,这意味着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也将随之调整。由于技术创新是由其需求方和供给方力量共同决定的,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也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本书从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农户要素禀赋结构转变和规模变化对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以及农业的价值目标转变和资本控制农业对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黄勇,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神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美国宗教学会儒学传统组共同主任。曾任美国宾州库兹城大学哲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宋明儒学讨论班共同主任,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主席。创办并主编英文学术刊物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和学术丛书 Dao Companions to Chinese Philosophy。除在有关学术刊物和文集中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各七十余篇外,还出版英文专著Religious Goodness and Political Rightness, Confucius 和 Why Be Moral以及中文著作《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和《全球化时代的政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导言
问题的提出
研究思路和结构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发展
1.1 中国农业的增长与结构变迁:演进描述
1.2 农业增长的源泉:要素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1.3 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及处理
1.4 估算结果与分析
1.5 结论
2 诱致性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述评
2.1 技术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思想简史
2.2 要素节约偏向的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3 需求导向的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4 对诱致性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的评价
2.5 结论
3 农民时间的经济价值的提高与中国农业的资本深化
3.1 中国农业的资本深化进程
3.2 农民时间的经济价值的提高、农户投资结构转变与农业的资本深化
3.3 结论
4 农地流转、农户规模与农业技术创新
4.1 农户规模扩张的静态和动态效率提升
4.2 农户规模、需求诱致力量与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4.3 结论
5 农业的价值目标转变与可持续农业发展
5.1 农业价值目标的演变
5.2 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5.3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5.4 结论
6 资本控制、农业技术创新与微观经营方式
6.1 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理论
6.2 资本控制下的农业技术创新路径:机械化和标准化
6.3 结论
7 农业技术创新、动态“刘易斯转折点”和人口红利
7.1 关于中国是否迎来“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
7.2 动态“刘易斯转折点”
7.3 农民工加班意愿、劳动供给与人口红利
7.4 结论
8 结语
8.1 主要观点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勇。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