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

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看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如何从无到有、从荒野湖山到学府胜地。

内容简介

作为近代中国大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从选址、建筑、人文三个方面,用详实的文史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国立武汉大学从无到有、从荒野湖山到黉宫胜地的动态过程,还原了建校先驱为珞珈山校园做出的不懈努力,探究了珞珈山校园所折射出的中国近代建筑文化意涵。不仅如此,书稿又将国立武汉大学的诞生,置于近代中国东西方建筑文化激荡交汇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深入观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独特而深邃的视角,这对于近代中国大学史研究及建筑文化史研究均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刘文祥,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及历史学硕士、博士。从事中国近代大学史、近代建筑史及武汉城市史研究。多年来持续关注和研究民国时期武汉大学历史文化,为武汉大学校史馆布展方案设计人之一及专题纪录片《珞珈》撰稿人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子

绪论

一 多维视角下的近代中国大学史研究

二 近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史研究

三 武汉大学校史与珞珈山校园相关研究

四 本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与晚清民初大学校园发展历程

一 近古西人眼中的中国建筑

二 风格交错的晚清民初中国建筑及大学校园

三 “中国固有之形式”与国立大学校园建设

四 清末民初武汉高等学堂、学校的校园建设

第二章 国立武汉大学的组建与珞珈山新校址的选定

一 从“湖北大学”到“国立武汉大学”

二 武汉大学新校舍的酝酿和建筑设备委员会的成立

三 珞珈山新校舍的选址过程

四 珞珈山新校址内的土地征收与纠纷

第三章 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设计及工程营造

一 建筑师开尔斯与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设计

二 汉协盛营造厂与新校舍一期工程

三 六合建筑公司与新校舍二期工程

第四章 珞珈山新校舍建设的经费来源与支出

一 新校舍一期工程的经费来源

二 新校舍二期工程的经费筹措

三 惨淡经营:珞珈山校园建设经费的收支状况与筹款困境

第五章 珞珈山校园的建筑语汇和文化意涵

一 珞珈山校园的总体规划及空间布局

二 “南北”与“东西”:珞珈山的建筑风格与校园格局

三 现代大学校园与复古建筑形式的折中碰撞

第六章 藏修息游焉:珞珈湖山风景与大学校园生活

一 武昌东湖:由荒郊野泽走向近代风景游憩地

二 武汉大学与东湖风景区

三 民国时期珞珈山的校园生活

结语

附录一 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地契信息统计表

附录二 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建筑一览表

附录三 民国时期珞珈山校园规划设计主要建筑工程师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是201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文祥。

得书感谢您对《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音乐家的诞生 给孩子的艺术长卷 莫扎特 电子书
本书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形式将音乐家的一生和名曲创作的背景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提高读者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的心路历程,向读者传达音乐家追求理想、刻苦学习、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近代天津典当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工具,利用近代天津典当档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近代天津城市的典当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性,对近代天津城市史和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与近代世界 电子书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哲学名著。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