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教育相关的政策与法律进行了翔实的梳理和总结。

内容简介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对于梳理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探索中国教育发展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出版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套丛书从12个方面,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政策与法律、关键数据与国际比较、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民办教育高中教育、终身教育来整体回顾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与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案例。

作者简介

作者余雅风,浙江江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秘书长,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主编。

编著《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构建高等教育公共性的法律 保障机制》《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法学》《学生权利概论》《新编教育法》等,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科研管理》等发表论文9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编委会

总序

第一章 发展与规范:维护教育的公共性

第一节 针对现代化建设需要,着力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恢复高考,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恢复学校教育秩序,倡导学科学、重教育

三、受教育权入宪,明确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

四、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重新定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促进教育发展:我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的主旋律

一、初步建立教育法律体系,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法可依

二、以普及义务教育为政策目标,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三、强调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四、确立民办学校合法性,发挥社会力量对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贯彻科学发展观,规范主体行为

一、强化政府职责,促进教育平等

二、司法介入,推进依法治校

三、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发展

四、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强调师德规范

五、实施分类管理,强化民办学校管理

第四节 应对新挑战,致力于维护教育的公共性

一、应对新矛盾,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以公共性为目标价值,提高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科学性

三、将教育的公共性内化为具体的法律、政策规范

第二章 走向新时代的教育公共治理

第一节 教育秩序的恢复和重建

一、恢复高考

二、整顿学校教育工作,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二节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

一、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简政放权,建立新型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三、改革政府与大学关系,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四、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职业教育体系

第三节 公共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

二、完善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三、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四、建立专业和规范化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五、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经费筹措渠道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

六、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四节 指向新时代的教育公共治理变革

一、制定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教育公共治理变革的未来与展望

第三章 提升公立学校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一节 从事业单位到法人资格:社会转型中的公立学校定位

一、整体性社会中类似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而存在的事业单位

二、简政放权与公立学校办学自主权

三、《教育法》的制定与公立学校法人资格

四、《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与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合理定位

五、事业单位改革与公立高等学校法人治理体制的构建

第二节 从“要办学”到“办好学”:向优质、公平的公立基础教育学校变革

一、公立基础教育学校40年改革政策回顾

二、普及与规范:公立基础教育学校40年改革成就

三、公平与优质:公立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前景展望

第三节 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公立高等学校系统的改革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改革40年政策回顾

二、高等教育改革成就斐然

三、未来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四章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一节 倡导尊师重教,积极建构现代化国家与教师的共生关系

一、嵌入公共性: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教师法律地位的变迁

二、彰显公共性:对公办中小学教师特殊法律地位的肯定

三、公共性与专业性的统一:加快建构现代化国家与教师的共生关系

第二节 促进专业发展,探索建立多元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

一、恢复师范教育地位,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

二、探索教师教育改革,重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三、强化教师培训实践,培养新型专业化队伍

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三节 改革创新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法治化进程

一、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推进教师交流轮岗,逐步实施“县管校聘”

三、优化考核评价制度,保障教师实有权利

第四节 关注特殊群体,重点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不同时期的乡村教师政策

二、乡村教师政策的变迁逻辑与特点

三、乡村教师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乡村教师政策的改进建议

第五章 平衡学生的权利义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权利

一、确立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

二、促进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三、加强学生人身权利的保护

四、健全学生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

第二节 立德树人,规范学生行为

一、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完善学生守则

三、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

第三节 践行法治,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一、健全教育立法,平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二、促进依法治校,规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三、完善法律救济,保障学生权利的实现

第六章 支持与规范: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40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起步恢复时期(1978—1991年)

二、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1992—2002年)

三、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规范完善时期(2003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历史成就

一、确立了民办教育的合法性

二、建立了民办教育政策法律体系

三、推动了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

四、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

第三节 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民办教育政策法律体系仍不健全

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面临新的问题

三、民办学校法人地位仍未完善

四、民办学校教师的平等法律地位仍未落实

五、政府对民办学校的监管缺乏实效

第四节 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未来展望

一、确立民办教育政策法律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做好整体规划,健全民办教育政策法律体系

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降低民办学校用人成本

四、完善落实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五、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第七章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第一节 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始期,承载特殊历史任务的成人教育

二、改革开放深入期,从成人教育逐步迈向终身教育

三、改革开放新时代,努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节 改革开放40年终身学习的发展成果

一、终身学习理念逐步发展深化

二、终身学习体系结构基本形成

三、终身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开放

四、终身学习保障更加稳健有力

第三节 终身学习发展的未来挑战

一、持续推进终身学习法规建设,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立法保障

二、进一步畅通终身学习通道,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三、积极探索学习国际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

第八章 迈向回应型教育法律与政策:致力于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公平观:改革开放40年教育法律与政策价值取向的变迁

一、“效率凸显”的教育公平观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教育公平观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公平观

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观

第二节 教育公平:改革开放40年教育法律与政策体系建设主旋律

一、教育公平:改革开放40年教育法律与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准

二、保障公民教育公平的法律体系

三、促进公民教育公平的政策体系

第三节 我国回应型教育法律与政策模式: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一、我国致力于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回应型教育法律与政策模式

二、我国致力于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回应型教育法律与政策的障碍

三、我国构建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体系的法律与政策展望

后记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是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余雅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法律与伦理(第6辑) 电子书
本书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六期。
法律与伦理(第1期) 电子书
本书市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一期。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 电子书
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1期/总第2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