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历史学、宗教学和语言学知识,对在华基督教史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圣经》中译及其在华传播的语言文化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书从追求“言文一致”的圣经白话翻译实践、“欧化白话”的形成及结构特点、用罗马字母“拼写汉字”的各种尝试与努力,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等多个方面,展开对上述主题的探讨,其内容丰富、全面而系统,就其整体性把握与研究而言,在学术界尚属首次。书中对许多内容的呈现,都具有新鲜性;对不少具体问题的考察与分析,均具有探索性。作者对于圣经多种文本积累丰厚,尝试融合历史学、宗教学和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将在华基督教史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更为宽广的视域中,拓展出了一片学术的新天地。

作者简介

作者赵晓阳,1964年出生于重庆,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995年7月,进入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工作。2002年1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03年评为副研究员,2012年评为研究员。研究中国基督宗教史、近代社会史、中西交流史,成绩斐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写作缘起:圣经中译本多元语言形式存在

二、学术史回顾与存在问题

三、资料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寻求对等:早期圣经汉译

一、早期耶稣会士的圣经译作

二、白日升译本

三、贺清泰译本

第二章 “二马译本”:基督教最早圣经全译本

一、基督教最早圣经译本与天主教圣经译本关系

二、“二马”的《新约》译经:抄袭说之辨

三、“二马”的《旧约》译经:各自独立翻译

四、余论

第三章 译介再生:本土基督宗教话语体系的建立

一、音译、意译与新释:景教和天主教的译名

二、移境与想象:基督教的译名

三、相遇与接受:中方视野中的译名

四、余论

第四章 言文一致:现代语言运动的方式和意义(一)

一、书写白话:言文一致的宗教认知

二、吴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三、闽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四、粤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五、客家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六、官话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七、方言白话圣经的意义

第五章 拼写汉字:现代语言运动的方式和意义(二)

一、汉字的新书写形式:拉丁拼音文字

二、吴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三、赣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四、闽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五、粤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六、客家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七、官话方言罗马字本

八、汉语汉字发展的新途径

第六章 欧化白话:中国现代白话的开启

一、西经中译与欧化白话的历史因素

二、欧化白话:现代白话欧化因素的语言学探讨

三、欧化白话的文化解读

第七章 新词语与文化拓展:圣经新词语溯源与流布

一、创建新词语:译介异质文化

二、复音词:创制圣经新词语

三、千年炼成:圣经神学新词语溯源流布考

四、汉语外来词:丰富语言文化

第八章 创制文字:西南民族圣经译本

一、西南少数民族文字创制之始

二、柏格里字母及变体书写的圣经译本

三、拉丁字母及变体书写的圣经译本

四、汉语国语注音字母书写的圣经译本

五、意义和启示

第九章 圣经中译本的传播:以美国圣经会为中心

一、1833—1874年:传教士代理时期

二、1875—1893年:古烈和裴来尔时期

三、1894—1920年:海格思时期

四、1921—1936年:力宣德时期

五、1937—1949年:中华圣经会时期

第十章 结语

一、“通约”与“域外资源”的译介

二、晚清语言文字现代化的途径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是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晓阳。

得书感谢您对《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金元之际儒学的传承及思想特点:以东平府学和东平学派为中心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讨论金末元初(1220—1300)东平府学和东平学派的情况,对东平府学兴复与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原因,府学师生及其学术渊源,东平学派的思想和学术特点逐一进行了探讨,从而厘清金末元初理学发展的脉络,揭示儒学学术思想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本书资料较为丰富,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多有新见,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研究:以拉萨三大寺为例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对西藏7地(市)和重点县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主要寺院进行了实地田野调研,同时走访了曾经和现在正从事宗教事务管理的人员,掌握了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情况,系统调研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建设、发展及其演变历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情况以及目前加强与创新寺庙管理存在的主要
早期汉语《圣经》对勘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一部对早期汉语《圣经》进行对勘研究的专著。本书从汉语《圣经》中最早的三个版本——阳玛诺的《圣经直解》(1636)、白日昇与徐若翰的汉语《圣经》(1707)、贺清泰的《古新圣经》(1803)入手,以对勘的方法将三部手稿四福音书经文与拉丁文《圣经》内容进行字句对照,从翻译、新词等角度,探求每部手稿的翻译策略、词语创新等问题,力求还原早期汉语《圣经》史的发展脉络,并论及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关帝信仰与格萨尔崇拜:以藏传佛教为视域的文化现象解析 电子书
关帝信仰虽源于中原,但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关帝带上风靡藏区、独一无二的完美英雄——格萨尔的面具,以格萨尔的称谓流传至今,体现了汉、满、蒙、藏等民族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纽带相互联系、彼此交流的历史本相。本书通过对大量的藏文文献资料,尤其是格萨尔拉康、功德林白度母殿所藏签文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关帝信仰转化为格萨尔崇拜的传播历程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