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豫鲁苏皖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阶段性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了文化初始、文化形成、文化发展、文化对峙和文化稳定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首次对豫鲁苏皖地区居民的生业方式进行了研究观察其社会进程,搜集了农业、饲养业、饮食、建筑业、陶器制作业、埋葬习俗和祭祀等方面资料,以探讨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进程。
豫鲁苏皖地区是华夏民族集团和东夷民族集团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发展序列。通过对该地区史前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和社会进程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该地区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发展历程,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史前夏商时期社会进程提供参考,对于研究史前夏商时期社会发展、文明起源与发展和国家起源与发展等课题的开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赵俊杰(1985.4-),河南柘城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参加田野调查、发掘、室内整理及报告编写工作十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殷墟王裕口南地考古发掘报告”等研究工作。代表性报告和论文有《民权牛牧岗与豫东考古》《河南民权县牛牧岗遗址发掘简报》《河南柘城孟庄遗址性质分析》《殷墟丁组基址建筑形制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基金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范围
二 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现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 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二 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进程
第一节 初始期
一 裴李岗文化遗存
二 文化的初始
第二节 形成期
一 大河村文化
二 石山子文化
三 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发展期
一 大汶口文化
二 造律台文化
三 文化的发展
第三章 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进程
第一节 对峙期
一 二里头文化
二 岳石文化
三 下七垣文化
四 文化的对峙
第二节 稳定期
一 二里岗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文化的关系
第四章 史前时期社会进程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
一 裴李岗文化农业的初始
二 大河村文化粟黍种植的发展
三 大汶口文化粟稻混合种植业
四 造律台文化小麦种植的开始
第二节 饲养业的发展
一 裴李岗文化家猪和狗的饲养
二 大河村文化时期家猪和狗的饲养
三 大汶口文化和造律台文化家猪饲养业的发达
第三节 渔猎和采集业的发展
一 大河村文化保障生活的渔猎采集业
二 大汶口文化丰富多样的渔猎采集业
三 造律台文化多样化的渔猎采集业
第四节 饮食器具
一 大河村文化居民的饮食器具
二 武庄遗址居民的饮食器具
三 大汶口文化居民的饮食器具
四 造律台文化居民的饮食器具
第五节 陶器制作的发展
一 大河村文化时期的彩色陶器
二 大汶口文化居民黑陶和白陶的流行
三 造律台文化居民陶艺的精进
第六节 建筑业
一 大河村文化连间房的建造
二 大汶口文化排房的发端
三 造律台文化版筑技术的应用
第七节 埋葬习俗与祭祀
一 大河村文化居民的埋葬习俗与祭祀
二 大汶口文化居民猪下颌和獐牙习俗
三 造律台文化居民的专属墓地和自然崇拜
第五章 夏商时期社会进程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
一 二里头文化仍以粟为主
二 岳石文化遗存的农业
三 下七垣文化遗存的农业
四 二里岗文化遗存的粮食窖藏
五 殷墟文化小麦种植的延续
第二节 饲养业的发展
一 二里头文化时期猪牛狗羊四畜俱全
二 殷墟文化六畜俱全
第三节 渔猎与采集业的发展
一 二里头文化居民的渔猎与采集业
二 岳石文化居民的渔猎与采集业
三 下七垣文化居民的渔猎与采集业
四 二里岗文化居民的渔猎与采集业
五 殷墟文化居民的渔猎与采集业
第四节 饮食业
一 二里头文化鼎罐之家
二 二里岗文化鬲甗为炊
第五节 陶器制作业的发展
一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器制作
二 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制作
三 殷墟文化时期的陶器制作
四 岳石文化和二里岗文化铜器制作
第六节 建筑业
第七节 埋葬习俗与祭祀
一 二里头文化占卜的普及
二 岳石文化居民的占卜
三 下七垣文化居民的占卜之术
四 二里岗文化居民人祭使用和文字传播
五 殷墟文化占卜普及化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考古学文化进程
一 裴李岗文化阶段
二 仰韶时代文化阶段
三 大汶口文化阶段
四 龙山文化阶段
五 二里头文化阶段
六 二里岗文化阶段
七 殷墟文化阶段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发展的阶段性
一 初始期
二 形成期
三 发展期
四 对峙期
五 稳定期
第三节 社会进程的演进
一 史前时期
二 夏商时期
第四节 文化发展背后的人文因素
一 史前时期
二 夏商时期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豫东地区史前夏商的社会变迁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俊杰。
得书感谢您对《豫东地区史前夏商的社会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