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自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说以来,杂剧为元代文学之代表,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后人对元代杂剧的研究、欣赏,大多是以明代刊行的版本为依据;而事实上,明代刊本大多经过修改,并不能体现元代杂剧的本来面貌。《元刊杂剧三十种》由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整理成册,王国维为之序录并定名,是现存惟一的元刻本杂剧。以之为一手材料进行研究,并与明刻本进行校勘对比,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元代杂剧的原貌,并理解明人是出自怎样的目的,在怎样的文学偏好、市场需求影响下对其作出修改。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厘清元刊杂剧文本的版本情况,作品创作者及其时代,并对作品分类,作品在明代选集、总集中的留存情况作出描述。随后以脉望馆、《元曲选》两个明人元杂剧版本为主与之比较,探索元人杂剧的原貌,展示元刊本杂剧特征。通过比较进一步证明明本的元杂剧不能完全作为元杂剧研究的确实依据。为元杂剧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作者简介

甄炜旎,1981年生,四川宜宾人。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现于复旦大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在《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译文。

章节目录

序陈广宏1
绪论1

第一章概述5
第一节《元刊杂剧三十种》版本情况5
第二节《元刊杂剧三十种》作品创作者及其时代16
第三节《元刊杂剧三十种》作品分类21
第四节《元刊杂剧三十种》在明本中的留存情况26
一、《改定元贤传奇》26
二、《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27
三、《元曲选》29
四、《古今名剧合选》30

第二章元刊本作品之总题、题目、正名32
第一节元杂剧的门面:总题32
一、元刊本“总题”之体制33
二、“总题”在明本中之流变48
第二节剧目之统摄:题目与正名53
一、元刊本“题目”、“正名”刊录情况54
二、从元、明版本比较看元刊本“题目”、“正名”之功能61

第三章元刊本作品之脚色75
第一节元刊本脚色的种类及其扮演人物类型77
一、“旦”色77
二、“末”色80
三、“净”色89
四、类脚色95
第二节从元、明版本的比较看元刊本脚色体制的特征109
一、元、明版本元杂剧脚色种类比较——以明本新增脚色“冲末”、“搽旦”、“丑”为主要研究对象109
二、元、明版本元杂剧脚色与所扮人物关系对比127

第四章元刊本作品之宾白144
第一节元刊本杂剧之宾白144
一、元刊本宾白之提示语146
二、元刊本宾白在剧中的位置147
三、元刊本宾白于剧曲之功能158
第二节元、明版本宾白之比较174
一、不同版本中宾白之提示语174
二、元、明版本元杂剧宾白位置之异同190
三、元、明版本宾白功能之比较195

第五章元刊本作品之套曲(上)206
第一节元刊本套曲之基本结构207
一、套曲之宫调207
二、套曲之曲牌安排209
第二节元、明版本套曲曲牌对比223
一、曲牌数量比较223
二、套数中曲牌排列之差异228
三、曲牌与曲词的形式对应241

第六章元刊本作品之套曲(下)——元、明版本曲词比较267
第一节情境营造268
一、从实然场景到“情”“景”交融268
二、移形换景272
第二节观念表达276
一、个人声口276
二、由“浓”转“淡”282
第三节人物塑造288
一、塑形传神288
二、形同神异296
第四节情节构画306
一、代言与叙述306
二、关目异趣313
结语331
余论337

参考文献348
后记358

《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是201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甄炜旎。

得书感谢您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叙事空白研究 电子书
叙事空白指的是叙事作品中的某些意义在文本中未被传达出来或未被明确传达出来的现象。它是一种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叙事交流现象。小说中的省略让文本意义“隐而愈显”;戏剧中的静默让观众感受到更大的震撼;电影中的空镜头让观众久久回味……迄今尚未有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本书试图从广义叙事学的角度,采用理论阐释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叙事空白的成因、表述、填补和价值四个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莫言小说研究 电子书
全面研究了莫言小说世界、文学观念、叙述世界能方面。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莫言小说文体研究 电子书
莫言之女关于莫言研究的一本作品。
方东树诗学研究 电子书
方东树不仅是桐城派的古文家,也是清代中后期一位重要的诗论家和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