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新闻学传播学文摘》: 重要品牌、示范作用、全球视野、多元视角。
内容简介
《新闻学传播学文摘》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文摘系列”的第一本。“中国社会科学学科文摘”是继“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等品牌之后的又一重要品牌。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所长唐绪军主编,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书中涵盖国内外相关学术重大问题和前沿动向,以全球视野和学科交叉的多元视角,发挥中国社科院学术平台优势,为领导层和学术研究提供文献检索、学术交流与评价、推优荐优、沟通与引领学术研究前沿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新闻学传播学文摘》编委会
目录
全文转载
报纸革命:1903年的《苏报》
一 前言
二 增入“学界风潮”一栏,“大为阅者之所为注目矣”
三 “教育会之附属机关”:显示出集体的轮廓
四 “供吾徒恣意挥发”:内在于书写空间运动的革命自我
五 结语:《苏报》革命:“收得风起云涌”
革命与国家的想像
前言
一 从二次革命到欧战爆发
二 《甲寅杂志》:国体与政体的纠葛
三 《新青年》:恶国家不如无国家
结语
参考书目
中学西传的典型个案:19世纪“儒教”(Confucianism)一词的发明
鲜活的宗教语境
作为宗教文化的儒教
巨变
西方传播学理论是如何与马克思主义发生联系的?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主流传播研究与马克思主义
三 传播学批判研究与马克思主义
四 媒介环境研究与马克思主义
五 结论与讨论
弥赛亚主义:苏联政治传播对东正教传统的因袭和转化
一 引言
二 “弥赛亚主义”与俄罗斯的千年传统
三 苏联政治革命中的弥赛亚主义
四 苏联政治传播对东正教传统的沿袭和转化
五 结语
英雄与/作为传播
布尔斯廷的困惑
从口传英雄到文字英雄
从印刷英雄到电子英雄
美国“9·11”之后的英雄
城市冲突研究中的学科交融
一 思想源起:社会学的问题以及传播研究介入的可能
二 多重传播观的形成:条件、内涵与变化
三 网络传播:学科融合中凸显城市冲突研究
报刊地理:广州租界与近代报刊(1827—1912)
一 租界的前身:十三行商馆区
二 沙面租界:有限的生长点
三 租界的延伸:西关报馆街
四 结语
电视的物质性与流动的政治
一 电视与流动性:从“两分法”到“新流动范式”
二 购置:作为阈限性空间的二手电视
三 摆放:在游弋与定着之间
四 连接:“有线翻墙”
五 结论
新自由主义现代性阴影下的家、审美权威与阶级认同
一 前言
二 经济改革与日常生活的商业化
三 从《为您服务》到生活方式电视
四 家庭伦理与现代美学:权威、社区与新自由主义个体之间的博弈
五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家庭伦理作为新旧现代化模式之间的中介
论文摘编
理论与范式
从新媒介通达新传播:基于技术哲学的传播研究思考
微信新闻:一个交往生成观的分析
媒体与传播创新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新媒介和旧媒介
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
媒介融合的多元解读、经济本质与研究路径依赖反思
新闻使用者:一个亟待重新理解的群体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类型研究
媒体人眼中的数据新闻实践:价值、路径与前景
新闻史论
华夏舆论传播的概念、历史、形态及特征探析
唐代的对外传播与“中国”在前近代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认同建构
传、帮、带: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社会化与组织社会化
论知识共同体与民国新闻教育思想的建构
晚清阅报组织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
20世纪初期报刊传媒与新剧的传播
制度与法律
媒介转型与媒体从业者的劳动权保护
走向合作规制:网络空间规制的进路
互联网、公共危机与社会认同
野火之后:台湾地区媒体市场、行政管控与新闻自由
媒介研究
主体建构与利益博弈:现实建构主义视角下亚投行报道的框架分析
沉默与边缘发声:当前中国劳动关系治理中的媒体境况
电视媒体对彝族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影响
读图时代视角下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阅读与媒介的使用
新媒体研究
社交媒体、“沉默螺旋”效应与青年人的政治参与
“数字鸿沟”抑或“信息赋权”?
社会抗争在互联网情境中的联结性动力
锚定效应在网络口碑领域中的考察:以豆瓣电影在线评分为例
论文题录
理论与范式
新闻史论
伦理与规制
媒介研究
传播研究
新媒体研究
新闻学传播学文摘.2017.NO.1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唐绪军。
得书感谢您对《新闻学传播学文摘.2017.NO.1》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