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系统研究“分析哲学”。
内容简介
全书由上、下两卷构成:
上卷是“西方哲学家论分析哲学”,我选择了13篇论述分析哲学的文章,它们大都由当今一流的西方分析哲学家所撰写,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并约请了一些国内同行将其译成中文。我尽可能认真地审看了所有译文,做了一些译名统一工作,并在个别地方根据原文作出了修改。
下卷是“中国哲学家论分析哲学”,收入了由大陆、台湾、香港、美国30位已故或健在的中国哲学家所撰写的分析哲学论文,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分析哲学研究的一个总结或汇集。除已故哲学家的文章不做任何变动外,我对其他论文都做了或多或少的编辑加工,如全书统一使用脚注,所有外国人名首次出现都附加原文,其译名全书大致保持同一,改正个别错讹之处,等等。
作者简介
编者陈波,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领域为逻辑学和分析哲学。先后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日本大学做访问学者或进行合作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第二版编者序言
第一版编者说明
撰稿者简介
上卷 西方哲学家论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一个批判的历史概念
分析哲学:内容、历史与走向
当代美国分析哲学
从内部看哲学的半个世纪
分析哲学的兴起与衰落
分析哲学的两种图像
语言的转向
理想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1920——2000
近40年来分析哲学的转变
20世纪的语言哲学
分析哲学的起源、发展和主题
分析哲学在美国
分析哲学:在科学主义和先验论之间
分析哲学中的分析
分析哲学:风格问题
分析哲学:理性主义对浪漫主义
谁将扼杀分析哲学?
下卷 中国哲学家论分析哲学
归纳原则与先验性
论形上学的性质和方法
真理底分野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 — — 我的个人见解
分析经验主义的两个戒条
科学经验论底征性及其批评
20世纪英美哲学中“语言的转向”
费雷格关于意义和意谓的理论
重议罗素对布拉得雷否定关系的批评
《逻辑哲学论》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和经验主义解释问题
知识、语言和行动 — — 维特根斯坦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困境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心灵活动的主体 — — 亚里士多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解
维特根斯坦对先验的重新思考 — — 兼谈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关系
“为辩解进一言” — — 日常语言分析的一篇经典
卡尔·波普尔和卡尔·马克思
论波普尔的基本陈述句
哥德尔对卡尔纳普的批判
对塔斯基“真”理论的批评与重建
论本质主义
以维持特根斯坦之矛攻蒯因之盾 — — 论威廉斯对蒯因的“不确定说”的批评
蒯因的“两个教条”批判及其影响
化约主义、典范理论、无政府主义 — — 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方法论争议
休谟问题的不可解性与归纳的局部辩护
回溯推理与科学发现的逻辑
谈谈论理词
克里普克语言理论在思考 — — 语义值的刻画与指称的确定
专名、摹状词与盖梯尔问题
意向行动与信念
一种物理主义的数学哲学
论知行之辨的三条路径
抽象与具体事物的区分
什么是德性知识论?知识的本质与价值问题
论“扮演上帝的角色”的论证
规范性问题与自然主义 — — 当代分析哲学的一个范式性挑战
论分析哲学运动发展中的三大转变
分析哲学的分析 — — 关于分析哲学的对话
分析哲学在中国
分析哲学的一支中土异军
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 — — 逻辑和本体论
真理概念与先秦哲学 — — 论陈汉生的观点
中西哲学中的思想实验
澔梁之辩的共鸣解释
从中国哲学的角度看分析哲学的价值
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第二版)(上、下卷)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波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第二版)(上、下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