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旅美学人李幼蒸对西方哲学、人文理论的思考作品。
内容简介
《结构与意义(增订版)(上、下卷)》各篇撰写和发表的年代,正好跨越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新时期,因此可以概略反映作者据其五十余年连续坚持的古今中外文史哲理论研究之积累,呈现作者于世界人文科学知识发展的全球化新阶段,以及在学术百花齐放的中国新时期,对于中国人文科学理论之发展所进行的学术探索经历。
作者根据现代世界新知新学与传统优秀中国学术,提出了新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理发展原则,以期促使中国人文理论未来能够对于世界人文科学理论新方向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李幼蒸,1936年11月11日生于北平。现为旅美独立学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0年至今),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2004-2014)。曾任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978-1995)、德国鲁尔大学哲学所客座研究员(1990-1997)、法国高等社科院(EHESS)短期访问教授(1990)。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代导言: 我的独立学术思想发展的背景
上卷(2010—2012)
第一部分 中国符号学
前言 科学理性与符号学
1 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和人文科学的符号学方向——论南京国际符号学大会的意义
2 符号学作为沟通东西文明理论对话的桥梁
3 符号学理论的科学性标准与技术性标准的分离——南京国际符号学大会的理论性启示
4 符号学与其双重制度性分析法——作为分析方法和作为被制度化之对象
5 “人能弘道”:谈中国学人应否有“治天下学”的抱负——2012新春寄语
6 除夕感言:再谈“中国符号学”的意义
7 中国符号学理论的方向和中国学者的仁学心志学
8 符号学学术作风和职业化功利主义
9 论跨文化的符号学转向
第二部分 重读王阳明
10 深秋故地两周行——心学之旅:从阳明学到胡塞尔
11 “21世纪阳明学的方向”:会前感言及会议发言
12 从阳明心学到宗羲史学——论21世纪“诚学”的时代意义
13 王阳明和胡塞尔的心学还原论——“重读王阳明”和“重读胡塞尔”
14 “国学现代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15 略谈佛学理论术语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中国符号学角度看
第三部分 重读胡塞尔
16 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关系——《胡塞尔著作集》总序
17 “重读胡塞尔”和主体性的重建——胡塞尔vs.海德格尔
第四部分 人文科学理论现代化
18 人文科学理论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19 实学和理论之间双重关系:伪论理因果性和真效用因果性
20 警惕“理论话语”的伪论证性
21 人文知识革新的时代呼唤:东方伦理学和西方知识论的有机汇通
22 人生观与治学态度:2011岁末感言——写于《仁学和符号学》出版之际
23 “中体西用”新解和人文科学前途
下卷 (1980—1988)
自序
导论 人文科学的跨学科方向
第一部分 哲学
A.现象学
B.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C.解释学
D.其他
第二部分 美学和文艺理论
第三部分 史学理论
第四部分 比较研究
附录 论仁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第一信仰体系
附著译书目
校后补叙: 回顾父亲仁者风范对我的治学方向之影响
结构与意义(增订版)(上、下卷)是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幼蒸。
得书感谢您对《结构与意义(增订版)(上、下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