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不同向度: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行动观比较研究

“改变世界”的不同向度: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行动观比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行动观的多维比较分析,为实践哲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内容简介

以文本解读为基础、将马克思哲学置于西方哲学发展的语境中,与马克思之后的实践哲学的代表杜威哲学进行学理上的比较分析。在从传统理论哲学到“改变世界”的现代实践哲学变革的大背景下,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不同视角对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行动观进行多维比较分析,深入发掘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和杜威的行动概念的多重意蕴,既从时代的维度又从理论自身发展的维度全面展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获得对两者及其关系的深度认识,并就马克思实践观如何吸收马克思之后的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实现创新提出新的建议,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前言

绪论

一 马克思哲学实践范畴研究的多重维度

二 杜威哲学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曲折历程

三 马克思哲学与杜威哲学关系的历史审视

第一章 西方哲学主题与范式的转换

第一节 两种基本的哲学范式

第二节 理论哲学的发展脉络

一 理论哲学的形成与确立

二 理论哲学的主体性转向

三 理论哲学发展的巅峰

第三节 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

一 马克思开启的实践哲学革命

二 马克思之后实践哲学的发展

小结

第二章 实践与行动的本体论维度

第一节 实践概念的历史变迁

一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

二 康德的实践概念

三 黑格尔的实践概念

第二节 回归生活的实践与行动概念

一 人类改造现实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二 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实践与行动的基本形式

一 社会生产劳动

二 个体实验探究

第四节 实践与行动的运行机制

一 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

二 个体的实验探究行动机制

第五节 实践与行动的合理性

一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二 纯粹的合目的性的活动

小结

第三章 实践与行动的认识论维度

第一节 知识的本质

一 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二 个体实验探究行动中构建知识

第二节 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一 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二 从原初经验进化到反省经验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 实践批判高于理论批判

二 知识与行动的相互融合

第四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一 客观真理与实践基础论

二 效用真理与评价中心论

小结

第四章 实践与行动的价值论维度

第一节 价值的本质与内涵

一 社会实践中创造价值

二 个体效用的价值评价

第二节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一 价值与事实的对立统一

二 价值判断也是事实判断

第三节 实践与行动自身的价值考察

一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

二 作为解决问题手段的行动

小结

第五章 实践唯物主义与经验自然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哲学的变革

一 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

二 以实践变革传统哲学

三 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

四 科学的“新世界观”

第二节 杜威的行动哲学与哲学的改造

一 科学与哲学的二元对立

二 以科学改造传统哲学

三 经验自然主义的建立

四 实验主义科学方法论

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行动观比较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当代意义

一 哲学史上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 马克思实践哲学变革的当代意义

第二节 杜威哲学改造的成就及其当代启示

一 杜威行动哲学改造的成就与局限

二 杜威行动哲学改造的借鉴与启示

第三节 在开放与对话中不断增强理论自信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改变世界”的不同向度: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行动观比较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蒋晓东。

得书感谢您对《“改变世界”的不同向度: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行动观比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朱熹自然观与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进行梳理与研究,展示朱熹自然观在宇宙、生命、天人等方面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朱熹自然观为切入点,研究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解读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意义;从生态视角出发,将当代生态道德建设与朱熹自然观、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电子书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立足中国场域,同时又有世界维度,探究文化世界的一般意义结构,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学新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并将其拓展和应用到哲学、宗教、诗文化等意识形态实例的意义分析。文化世界哲学就是关于文化世界意义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对文化世界是怎么来的、什么是文化世界、怎样建构或创新文化世界等问题的探究,在核心范式的意义上,亦可称为工作世界文化哲学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