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博论、新闻学理论,梳理1902-1949年《大公报》历史,探讨其政治、经济、文化互动。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为基础,吸收新闻学,以及新闻史学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完整梳理从1902年大公报创刊,一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的历史。探讨其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状态。重点侧重政治与文学方面与近代中国的互动。力求呈现《大公报》这份近代史上著名报纸的精彩历程,同时也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反映近代中国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依据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创新
三 主要内容与思路、方法
第一章 “国家中心论”的源头
第一节 英敛之的维新思想与办报理念
第二节 倡导白话文
第三节 提倡新诗
第四节 以文学为阵地阐述改良与立宪思想
第二章 “国家中心论”的酝酿
第一节 新记《大公报》的办报理念与“国家中心论”的酝酿
一 “四不”办报理念及政治主张
二 “国家中心论”的酝酿
第二节 繁荣的《文学副刊》
第三节 独立、自由的文学评论
第四节 独立与现实关怀并重的文学风格
第三章 西安事变与“国家中心论”的形成
第一节 西安事变期间的拥蒋反张、杨言论
一 事变爆发后国内各界的态度和主张
二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救蒋生还
第二节 西安事变善后阶段“国家中心论”的形成
一 为西安事变善后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二 “国家中心论”的形成
第三节 “国家中心论”下对国内各政治势力的主张
一 要求共产党放弃武装割据
二 整编地方军队要求地方实力派政治中央化
三 对社会团体要求放弃异见统一“国论”
第四节 民主自由思想的潜隐
一 要求政府控制下的对国家负责的言论自由
二 倡导政府延揽人才增强统治力
第四章 抗战初期“国家中心论”的高潮
第一节 全国上下必须拥护政府信任领袖
第二节 自由民主思想的蛰伏
一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办报宗旨
二 将政治运动引入“国家中心论”旗帜下
第三节 张季鸾与蒋介石:国士与领袖
一 西安事变期间张蒋关系的升华
二 张季鸾的报恩思想、国士思想
三 “拥蒋”与“爱国”——“国家中心论”的两点论
第四节 “国家中心”旗帜下的文学副刊
一 《文艺》与京派作家再聚首、《战线》创刊
二 众声汇聚的文学空间
第五章 抗战中后期“国家中心论”的淡化
第一节 提出修明政治,以谏言督责方式拥护国民党政府
一 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修明政治案的提出
二 主张修明政治
三 对政府“小批评,大帮忙”的办报思想
第二节 要求共产党服从“国家至上”原则
第三节 积极参与第二次宪政运动
一 赞扬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
二 鼓励宪政实施协进会
三 积极参加有关宪政问题的讨论
第四节 《大公报》与蒋介石关系的疏离
第六章 “国家中心论”的终结
第一节 为实现和平统一而呼吁、呐喊
一 对国共内战的担忧
二 对重庆谈判寄予厚望
三 欢迎马歇尔调停
四 期待政治协商会议
五 南京谈判最后希望的破灭
第二节 脱离现实的中间立场
一 警告国民党在复员中莫失尽人心
二 妄想共产党勿以兵争,走政争之路
三 脱离现实的中间立场
第三节 自由民主思想的回归
一 言论自由的期待与失望
二 “人民至上、主权在民”思想
第四节 王芸生从激进主义者到自由主义者的转变
余论
一 《大公报》政治理想与现实结局
二 《大公报》文学理想与现实结局
参考文献
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群。
得书感谢您对《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