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语境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

思想史语境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思想史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在思想史视域中处理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内生于整个西方社会政治思想史传统,但其生成语境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知性科学”,而是“经济哲学”或“政治经济学批判”。并且,它有自身所归属的思想谱系。因此,要想切中本质地理解它,就必须充分考虑其得以产生的上述语境和所归属的思想谱系。分析它与古典自由主义者和黑格尔在处理财产权问题上的传承、批判和超越关系。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编委会

总序:学派的魅力

目录

导论 为什么是财产权批判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溯源

第一节 近代西方财产权论证的两种进路

第二节 洛克的财产权理论

第三节 黑格尔的财产权理论

第四节 青年黑格尔派的财产权理论:蒲鲁东、赫斯和恩格斯

第二章 早期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财产权问题

第二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第三章 成熟时期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

第一节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财产权理论

第二节 《资本论》中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第四章 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第一节 生产关系和感性活动:财产权批判的存在论基础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私有制:财产权批判的内在限度

第三节 私有财产和自由:财产权批判的规范性基础

结语 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的理论效应与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思想史语境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守奎。

得书感谢您对《思想史语境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精神分析+马克思”理论运动的当代效应——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研究 电子书
在西方激进理论界,齐泽克以“拉康+马克思”的理论模型“暴得大名”。本书的主题之一就是围绕“精神分析历史化”的理论构建,探索齐泽克建立于精神分析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底色,即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所开辟的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战场”:对于建立于特定历史形式上的,被建构的形式本身之压抑性的批判。《快感大转移》是齐泽克坦诚其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理论逻辑底色的文本;因此,以这本书作为分析的入口再合适不过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电子书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现实的人”不现实、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从自然的人到实践的人、马克思的人性革命、马克思人性革命与哲学变革的逻辑关系等。
马克思的价值: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电子书
本书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