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中国古代天文与人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天文考古学的角度探讨上古宇宙观的一次尝试。古人知天敬天的历史也就是他们创造文明的历史,因此,天文学对于传统的时空观、政治观、宗教观、哲学观、科学观的形成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祭祀制度、丧葬制度、礼仪制度以及典章名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显然,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无疑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由途径。
本书为修订版,为保持初版原貌,唯于文字修订润饰,个别意犹未尽处略有增补。初版后记中提到的两文以及其后发表的相关论作未予收入。
作者简介
作者冯时,1958年10月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考古学报》副主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旁涉商周考古学、商周史、先秦思想史、科技史及历史文献学。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金文文献集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弁言
第一章 论时空
第一节 从空间到时间
第二节 中央与四方
第三节 古代时空观的演进
第四节 方位、时间与八卦的关系
第五节 时间的对称与延伸
第二章 礼天与祭祖
第一节 上帝与人祖
第二节 帝廷的建构
第三节 以祖配天
第四节 夏社研究
第三章 封禅文化研究
第一节 封禅文化之滥觞
第二节 新莽封禅玉牒研究
第三节 封禅礼仪之演变
第四章 古代天文学与古典哲学
第一节 战国竹书《太一生水》研究
第二节 儒家道德思想渊源考
第五章 古代天文学与古典数学
第一节 红山文化圜丘与的原始表达式
第二节 红山文化方丘与勾股定理的证明
第三节 红山文化圜丘、方丘的综合分析与圆周率
征引文献简称
后记
再版后记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修订版)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冯时。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