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公平责任论(第二版):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侵权公平责任论(第二版):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侵权公平责任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深入研究。

内容简介

侵权公平责任是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以来,我国侵权法上长久不衰的理论热点和疑难复杂的实践争议点,具有鲜明的中国法特色和社会主义法系传统特色,相关案例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司法案例类型。

中国侵权公平责任在比较法上具有独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理论质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有关侵权公平责任的实务表现出了类型增长、司法滥用和“和稀泥”的倾向。

本书构建起民法典时代由行为能力欠缺公平责任、共同意外分担公平责任、优者负担补偿公平责任和受益人身保护公平责任等四大类型组成的侵权公平责任体系,推动了中国侵权公平责任理论摆脱英美“衡平法”的理论束缚,对中国侵权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王竹,男,1981年生,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法研究所副所长、世界侵权法学会执委会秘书长。

1999—2009年相继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赴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求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部访学。在《法学研究》、Chicago-Kent Law Review等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项、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2项,独著《侵权责任分担论》《编纂民法典的合宪性思考》《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合译《美国侵权法:实体与程序》。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法律科学文库 编委会

总序

第二版修订说明

心怀学志者,十年事竟成

第一编 侵权公平责任总论

第一章 侵权公平责任导论

第一节 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两件侵权公平责任案例说起

第二节 我国侵权公平责任立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三节 侵权公平责任中“公平”的含义

第四节 侵权公平责任的双重属性:侵权责任与公平责任

第二章 大陆法系侵权公平责任研究

第一节 大陆法系公平责任的源流

第二节 德国法对公平责任的完善

第三节 大陆法系民法典对公平责任的继受

第四节 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责任体系

第五节 大陆法系的主要公平责任类型

第三章 英美法系衡平法救济研究

第一节 英国衡平法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二节 英国衡平法的现状与定位

第三节 现代英国衡平法救济

第四节 与侵权公平责任可能相关的衡平法谚

第五节 从“洁手原则”到“追随原则”:侵权公平责任的衡平法谚路径变迁

第四章 我国侵权公平责任体系的变迁、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 我国侵权公平责任的范围

第二节 与“公平原则”相关的侵权责任规范类型化分析

第三节 以原《民法通则》为背景的侵权公平责任体系

第四节 以原《侵权责任法》为背景的侵权公平责任体系

第五节 对《民法典》时代我国侵权公平责任的展望

第二编 行为能力欠缺公平责任论

第五章 被监护人致害公平责任论

第一节 对我国监护人责任制度核心疑问的解读思路

第二节 对特殊公平责任定位下原《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解读思路

第三节 对特殊侵权责任定位下《民法典》第1188条的解读思路

第四节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监护人责任制度的体系定位

第五节 我国监护人责任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六章 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论

第一节 《民法典》第1190条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节 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确立过程

第三节 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体系定位

第四节 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司法适用

第五节 无过错暂时失去行为控制时致害公平补偿责任的理论构建

第三编 共同意外分担公平责任论

第七章 原《民法通则》第132条公平责任条款的确立过程

第一节 原《民法通则》第131~133条在内容和体例上的疑点

第二节 对原《民法通则》之前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的相关条文考察

第三节 对原《民法通则》起草时的文献考察

第八章 共同意外分担公平责任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解读侵权公平责任的新思路与新概念

第二节 共同意外行为与类似情形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共同意外分担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与立法空间

第四节 共同意外分担公平责任的司法程序与考量因素

第四编 优者负担补偿公平责任论

第九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补偿责任论

第一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基本规则

第二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结构与疑义

第三节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两个分号作用的分析

第四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上的 机动车交通事故优者危险负担补偿责任

第五节 “受害人故意”免责事由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的影响

第六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具体适用与立法建议

第十章 高空抛物坠物损害补偿责任论

第一节 高空抛物坠物损害责任的立法演进

第二节 高空抛物坠物损害责任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高空抛物坠物损害责任中“人”的解读

第四节 来源不明高空抛物坠物致害道义补偿责任

第五节 高空抛物坠物建筑物管理人责任及其与道义补偿责任的适用关系

第六节 特殊情形来源不明高空抛物坠物致害责任的承担

第七节 来源不明高空抛物坠物致害的保险救济设计

第五编 受益人身保护公平责任论

第十一章 无偿个人帮工关系人身保护公平责任论

第一节 我国侵权法上帮工关系的体系变迁

第二节 对“帮工关系”的内涵改造与重新定位

第三节 个人帮工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第四节 无偿个人帮工关系人身保护公平责任的规则设计

第十二章 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论

第一节 对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界定

第二节 我国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确立过程

第三节 我国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独立性

第四节 对见义勇为人受损受益人补偿责任的优化

附录 《民法典》“侵权公平责任”相关条文司法解释建议

《民法典》总则编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参考文献

Sabbatical,上班停课

侵权公平责任论(第二版):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立法与司法研究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竹。

得书感谢您对《侵权公平责任论(第二版):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立法与司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家事法研究(2017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7年卷。
家事法研究(2018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8年卷。
家事法研究(2019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9年卷。
家事法研究(2020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20年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最新修正版  附修正草案说明) 电子书
本书收录2023年立法法条文,并附修正草案说明。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