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能为农业保险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保险走过了前后近80年的曲折发展道路,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与探索。自2007年中国启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中国开始了新一轮农业保险制度试验和制度设计,在总结国内实践和吸收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农业保险条例》为标志,中国初步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框架,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与农业风险管理相匹配的发展路径。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与制度的有效率运行之间,仍可能存在不小的距离。因此,在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现存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改革和完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制度发展优化及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作者陈文辉,1963年4月出生,现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成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公共管理。著有十几部学术专著,在《人民日报》《求是》《中国金融》等权威报刊上发表上百篇论文。长期从事金融保险实务和监管工作。曾先后任职于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并担任高级职位。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后,先后担任保监会中介业务监管部负责人、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主席助理、副主席,先后分管偿付能力、财务会计、财产险、人身险、保险中介、保险资金运用、国际事务等领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一、农业保险定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综述小结
第二章 农业及农业保险特点
一、农业和农业经济特点
(一)农业受生物学特性的强烈制约
(二)农业生产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自然条件
(三)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
二、农业风险特性
(一)风险单位大,风险分散难度大
(二)农业风险区域性特征明显
(三)农业风险具有广泛的伴生性
(四)风险事故与风险损失的非一致性
(五)农业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损失规模较大
三、农业保险业务属性及特点
(一)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
(二)农业保险经营的高风险和高成本
(三)农业保险的利益存在外在性
(四)农业保险的经营存在特殊的技术障碍
(五)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难以避免的“搭便车”现象
第三章 全球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全球农业保险增长态势
二、主要模式
三、特殊模式
四、主要产品
(二)养殖业保险产品
五、销售渠道
六、强制保险与非强制保险
七、再保险与风险分散安排
八、新兴市场农业保险发展态势、挑战与前景
第四章 典型国家农业保险制度及特点(一)
一、美国农业、农村和农民情况
二、美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一)私营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二)政府单独经营农业保险阶段(1938年至1980年)
(三)政府与私营保险公司共同经营农险阶段(1980年至1996年)
(四)政府监管下私营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阶段(1996年至今)
三、美国政府农业保险监管架构
(一)风险管理局(RMA)的监管
(二)州政府的监管
四、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措施及经验
(一)立法保障
(二)保费补贴
(三)税收优惠
(四)再保险支持
(五)业务费用支持
(六)紧急贷款的手段
(七)业务优化与创新
(八)新技术应用
(九)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中巨灾债券的应用
五、近年来美国农业保险经营绩效
(一)保费收入和赔付
(二)保险渗透率
(三)保险金额
第五章 典型国家农业保险制度及特点(二)
一、日本农业、农村和农民情况
二、日本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45—1957年)
(二)发展阶段(1957—1980年)
(三)细微调整阶段(1980年至今)
三、日本农业保险组织架构与协调机制
(一)组织架构及其职能
(二)协调机制
四、日本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
(二)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三)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
(四)再保险支持
五、日本农业保险经营状况
(一)保险金额
(二)参保率
(三)经营成本
六、日本种植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六章 典型国家农业保险制度及特点(三)
一、印度农业、农村和农户情况
二、印度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一)研究探索阶段
(二)正式实施阶段
三、对国家农业保险项目的评估
(一)NAIS的经营情况
(二)NAIS的优势
(三)NAIS面临的挑战
四、对改进的国家农业保险项目试点的评估
(一)mNAIS的创新
(二)存在的挑战及建议
第七章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经验总结
一、农业保险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应良性互动
二、政策性保险与市场化运作相互兼容
三、农业保险制度要因地制宜
四、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深度参与
(一)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
(二)专业的协调管理机构
(三)强有力的再保险保障
(四)农业保险计划与其他收入保障计划相结合
五、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六、不断完善的农业保险政策和机制
第八章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路径演变及启示
一、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试验
二、20世纪50年代的试验
三、1982年至2006年的试验
四、2007年以来的试验
(一)在我国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迈出重要一步
(二)初步建立了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的供给体制
(三)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保险再分配功能
(五)农业保险成为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六)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出贡献
五、近八十年的制度试验、演进及启示
第九章 中国农业保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农业保险管理体制现状
(二)纵向上多层级政府共同引导
(三)对当前农业保险管理体制的评价
二、中国农业保险管理体制现存问题
(一)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
(二)行政权力的约束机制有待健全
(三)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
(四)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
(五)目前的制度设计忽视了农业保险决策与管理中农户的参与
三、中国农业保险运行机制现状
(一)农业保险的供求机制
(二)农业保险的价格机制
(三)农业保险的竞争机制
(四)市场准入机制
(五)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机制
四、中国农业保险运行机制现存问题
(一)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
(二)商业模式的双重困境
(三)需求传递机制不完备
(四)价格信号机制扭曲
(五)供求机制不平衡
(六)市场结构不健全
第十章 中国农业保险监管体制及其改革与完善
一、中国农业保险监管体制及其特殊性
(一)农业保险的金融属性与监管的必要性
(二)农业保险监管的中国特色
(三)监管主体探讨
二、明晰监管目标
三、完善监管体制
(一)加速理顺农业保险监管体制
(二)不断完善农业保险监管法规
(三)强化专业监管力量
第十一章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改革路径:体制完善与机制优化
一、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改革方向
二、基础路径:完善管理体制
(一)明确农业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二)要以法治思维约束各类行政权力
(三)理顺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理顺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五)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农户参与的机制
三、必然路径:优化运行机制
(一)完善现有制度,主要是政府市场合作的边界,避免政府越权
(二)鼓励和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如产品与机制创新),降低交易成本
(三)积极进行销售模式创新,降低对行政推动的依赖
(四)支持农业保险组织创新,鼓励发展合作制保险组织
(五)探索建立竞合机制
附录一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介
附录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2015年)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15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陈文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