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最后的访谈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30分钟对话六位文学大师!收录六位二十世纪文坛巨匠生前所做最后的访谈,借作家之眼读懂人生。

内容简介

30分钟对话文学大师!收录六位20世纪文坛巨匠(海明威、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波拉尼奥、冯内古特、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与国际媒体(《巴黎评论》《时尚先生》《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生前所做最后的访谈。每篇访谈用时30分钟,浓缩密集,智慧激荡。

借作家之眼读懂人生。每本收录3-6篇高质量访谈,每篇访谈,都是他们最后一次对世界的告白。关于生命的意义、创作、爱与死亡,六部至真至诚的文学箴言,也是生命智慧的凝结与爆发。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

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记录,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状态的海明威,采访者多年坚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宝贵的访谈资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处于怎样的生命状态?他对小说写作有什么见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他对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见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明威。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

本书收录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与理查德·伯金所作的著名访谈,他曾说,“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访谈中,他给出了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的真知灼见,并谈到了现在常常为人忽略的诸多政治主张。而辞世前几日,博尔赫斯和好友莱库比曾进行过一次私密的访谈,涉及他的生活、爱以及对自己作品和国家的种种思考,也是真正意义上“最后的访谈”。这几次贯穿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访谈,为读者了解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文化巨擘打开窗口。

《马尔克斯:最后的访谈》

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而为世界上亿万读者所熟悉,深受各年龄层的读者喜爱,他或许是史上最受欢迎的小说家,哪怕在他最后一部小说出版的十多年之后,仍是如此。除了首次译介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次访谈之外,本书包括了对他的首次采访,当时马尔克斯正处在《百年孤独》的艰苦创作中,这次采访展现了一个年轻作家在尚未闻名世界前的样貌,并揭示了马尔克斯对真爱以及对民间迷信的看法。本书另附两篇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斯特赖特费尔德的访谈,他也为这本访谈录撰写了富有洞见的导言。对马尔克斯的终生粉丝,以及那些首次接触作家作品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是一本广泛而深刻的必备书。

《冯内古特:最后的访谈》

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冯内古特的小说、剧本和随笔获得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赞誉。在这本贯穿其一生的访谈录中,我们能够知晓是什么驱动了冯内古特去写作,他对自己作品的最终评价,他如何踏上写作之路,其家族和家庭对他一生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以及他战争经历中的作家身份。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1998年,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荒野侦探》发表,记者玛丽斯坦发现了这位“可以和自己的读者做朋友”的作家。几封书信往来之后,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就“真理”与“结果”进行了一场长久的讨论,也成为波拉尼奥生前的*后一次访谈。这次访谈首次译成中文,和另外几篇同时收录,其中包括波拉尼奥与南美的几位记者所做的访谈,为读者理解这位“拉丁美洲的T.S.艾略特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提供了丰厚的图景。围绕波拉尼奥的创作、奇书《2666》的诞生、作家与同时代作家好友的交往等,这些轻松而精彩的对话,都在他的巨著《2666》的写作期间完成,它们展现了作家的处世态度,对爱的追求,以及对致命疾病的现实最为深邃的个人忧虑。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最后的访谈》

本书收录的六篇访谈,包括华莱士自杀前所做的最后一次对谈,私密而内涵丰富。他谈到了当代美国的状况,娱乐、自律、成年人的生活、文学,以及他自己无法模仿的写作风格。除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他与戴夫·艾格斯、与母校的学生杂志所作的披露性问答,以及他在《无尽的玩笑》出版前,与著名的劳拉?米勒所进行的访谈。

这些对话展现了华莱士多年来受人喜爱的诸多特质:他无以伦比的谦逊、庞大的博学,他的智慧、敏感以及人文关怀。他生动描述了他的创作过程和动力,在访谈推进中展现他的好奇,并最终反转占据主动。他带来了在文学、政治以及当代美国现状等方面的热烈思考,观点深刻而独特,展现了这一优异大脑的全景图。

作者简介

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 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岛在湾流中》(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章节目录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

版权信息

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艺术,第21号

海明威在古巴

顺道拜访海明威

哈瓦那,古巴

下午的生活:最后的访谈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

版权信息

原始神话

“博尔赫斯和我”

最后的访谈

马尔克斯:最后的访谈

版权信息

引言

一位永不停歇的作家

小说中的小说

第二部小说

文学与电影

前往欧洲的旅行

学习,从来不该急功近利

马孔多想象的力量

一枚情书专属印章

“我已停止写作”之最后的访谈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版权信息

引言:孤身在众幽灵间

关于作家

关于罪行

关于那位记者

关于往来书信

关于那只山羊

“文学不只止由字词构成”

“阅读往往比写作更重要”

“体位是体位,性爱是性爱”

最后的访谈

冯内古特:最后的访谈

版权信息

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艺术

“值得爱的一定不止死亡”

乔与库尔特秀

大功告成的忧郁症

上帝保佑您,冯内古特先生

最后的访谈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最后的访谈

版权信息

“真正的美国味”

“没有代言人”

与一个“五稿”作家的简短访谈

“加倍努力培养耐心、礼貌和想象力”

“某种可怕的负担”

最后的访谈

海明威:最后的访谈是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得书感谢您对《海明威:最后的访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人的事 电子书
一场时空交错的日本画坛美术展,全面收录上村松园重点美人画作品,丰富甄选影响上村松园一生的画家代表作。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前方的路 电子书
本书为阮一峰博客文集,囊括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围绕的主题是试图理解这个世界。书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影视等方面,作者对打动自己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字进行摘录,并且在思考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农夫的梦想 电子书
本书讲述了一位心怀梦想的农夫,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够种下一座繁茂的玫瑰花园。能够将自己亲手种的玫瑰花分享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但是他的命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一系列的波折变化。最后他将如何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园。
亲密的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都市青年何一起先目睹身边朋友如同丧偶一般的婚后生活,开始变得恐婚,跟女朋友也渐行渐远。后又随着朋友们因为宽容和爱,又能在一起面对人生难关时,何一也渐渐学会了珍惜感情,开始尝试化解自己感情里的矛盾,领悟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真谛。选题名《我不知道我已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