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万象

柏林万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场关于柏林历史和轶事的盛宴。

内容简介

《柏林万象》一书为所有对柏林历史与轶事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场盛宴,古茨科在其中讲述了19世纪在他的家乡——世界之城柏林——发生的人与事,包括城市面貌、建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戏剧与文学。

作者简介

作者卡尔·费迪南德·古茨科(1811-1878)生于柏林,自1829年起先后在柏林、海德堡、慕尼黑学习哲学、神学、语言学和新闻学。1831年与沃尔夫冈•门采尔在斯图加特办《文学报》。1835年因门采尔告密,与H.海涅以及“青年德意志”派作家被德国联邦议会以“亵渎宗教”、“有伤风化”的罪名禁止作品出版。他是“青年德意志”文学的主要代表,从激进自由派立场出发,撰写了大量针砭时弊的政论。他最成功的诗体悲剧《乌里尔•阿考斯塔》,针对19世纪30~40年代关于宗教问题的辩论,表现了反对教权、提倡容忍的主题。著名喜剧《达尔杜弗的原型》(1844)讽刺德国现状,特别是文字检查制度。重要小说有受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影响创作的《多疑女人瓦莉》(1835)。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 “国际大都市”万象

1. 施特赫利咖啡馆(1831)

2. 柏林的霍乱(1831)

3. 老建筑——新建筑(1832)

4. 大教堂,剧院——“五芬尼大桥”(1840)

5. 施特劳鲜花展(1840)

6. 笔记(1841)

7. 柏林的道德堕落(1843)

8. 公共精神(1844)

9. 柏林之谜?(1844)

10. 印象——例如:博尔西希(1854)

11. 胡扯、克罗尔什剧院和《萨塔内拉》(1854)

12. 新博物馆——宫殿祈祷室——贝塔尼恩救济医院(1854)

13. 关于丑的美学(1873)

二、 普鲁士政策,支持还是反对

1. 普鲁士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1832)

2. 三位普鲁士国王(1840)

3. 巷战歌(1848)

4. 要不要州议会(1848)

5. 普鲁士和德意志王位(1848)

6. 因诽谤而辩(1850)

7. 瓦尔哈根日记(1861)

8. 瓦尔哈根日记的暂时结尾(1862)

三、 3位柏林戏剧大师

1. 恩斯特·劳帕赫(1840)

2. 路德维希·蒂克及其在柏林的舞台实验(1843)

3. 比尔希-法伊弗夫人和三个火枪手(1846)

四、 文学柏林

1. 星期天文学社(1833)

2. 以松柏祭夏洛特·施蒂格里茨(1835)

3. 贝蒂娜的评论(1843)

4. 一部普鲁士小说(1849)

5. 夜宿(1870)

6. 追忆威廉·哈令(威利伯德·阿莱克西斯)(1872)

7. 报刊一角的抒情诗歌(1873)

8. 路易莎·米尔巴赫和现代小说业(1873)

柏林万象是2017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德] 卡尔·费迪南德·古茨科。

得书感谢您对《柏林万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