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具有学术规范的访谈方式,让北京人自己说话,讲述他们在这座城市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以及对祖先的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宗汉为核心访谈对象,回顾了北京市原宣武区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变迁。
本书全面细致地梳理了黄宗汉作为宣武区干部在宣武区的亲身经历、对宣武区工业建设和文化建设所做的工作,同时穿插了另外几位宣武区老干部对相关事件、人物的回忆口述,从亲历者的角度,勾勒出北京市原宣武区从1949年接管街道、改造工业手工业,到“难忘的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创建大观园、研究宣南文化等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定宜庄,女,满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队,1974年回城。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为清史、满族史。著有《中国知青事典》(与刘小萌、史卫民、何岚合著)《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黄宗汉简历
图片目录
第一部分 宣武区的政权初建(1949—1969)
一、“北平和平解放”之前
二、我在宣武区宣传部的日子(1949—1957)
三、与李瀛、张宝泉等人的座谈记之一(1949—1957)
(一)1949年以前
(二)从1949到1957年
四、难忘的1958
(一)2008年对黄宗汉本人的第一次访谈
(二)2011年11月8日对黄宗汉的再访谈
(三)与李瀛、张宝泉等人的座谈记之二(1958—1968)
(四)2011年12月14日黄宗汉对张宝泉意见的答复
(五)与邱清晏、迟明梅座谈记
五、“大跃进”之后
第二部分 《红楼梦》与“第一代文化企业家”(1982—1986)
一、介入电视剧制作
二、《红楼梦》和大观园
三、“京都文丐”与天桥乐
第三部分 宣南文化(1986年以后)
一、参与重建宣南文化并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二、再谈宣南
(一)黄宗汉谈宣南文化之一
(二)李瀛等人谈宣武
(三)黄宗汉谈宣南文化之二
(四)黄宗汉谈“夺回古都风貌”
总结
参考书目
附一 北京外城的行政区划沿革
附二 中共宣武区委工作机构变迁一览表(1950—1967)
附三 略论北京天桥平民文化
附四 关于修复利用西城区会馆文物建筑的初步设想
附记
索引
宣武区消失之前:黄宗汉口述是2014年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杨原。
得书感谢您对《宣武区消失之前:黄宗汉口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