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走,安顿自己

往里走,安顿自己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得到独家首发】如果你总感觉活着很累,那就翻开本书,从今天开始安顿自己的心。

内容简介

“我生而残疾,八岁以前不能走路,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做任何事。我看一堆蚂蚁从窝里出来,每只蚂蚁从大叶子上采一块扛在背上,排成一队走单线回到窝里。如此情景我看了一个小时,像看一场很有趣的戏剧,也能由此发现蚂蚁的智慧。这种方式叫‘自我排遣’,自己寻找安顿的地方。

“说实话,我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天生残缺,到老了已经病了几十年,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我们如果能够打造好自己的内心,不再追求短暂的高兴的‘快’,不再追求短暂的虚荣的‘乐’,我们的行为、情感就能通达天地和灵魂。”

90岁史学大家许倬云,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顿自己。

作者简介

作者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为什么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第一章 疫情之下,这个世界会好吗?

01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02 我们所处的世界,究竟面临何种局面?

03 天、人没有大变,一切在安定、冷静中度过

04 当今时代,如何过真正有力量的生活?

05 即使是清贫的生活,也有直接、现实的快乐

06 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

07 疫情之下,这个世界会好吗?

08 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第二章 快速转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迷茫?

09 快速转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迷茫?

10 冷漠年代,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1 在快速变动的世界,你们是第一批被卷入大浪潮的人

12 世界这么大,“国家”不是最大

13 未来人类世界一体化,是一定会发生的

14 新科技时代,需要超越性思考

15 科技越发展,越需要肯定人类本身的意义

16 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第三章 归结到内心,人要对自己负责

17 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做不到的梦

18 我这一辈子的顿悟,很多是机缘

19 我对自己的期许,是尽力而为之

20 面对人生困苦,要感恩,不要抱怨

21 知识从哪里来?要读世界这部大书

22 归结到内心,人要对自己负责

第四章 你要安世界,就得先修己

23 我想建造几座“桥梁”,联通大众与学术

24 什么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精神?

25 中美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26 你要安世界,就得先修己

27 我盼望过去的历史,能帮我们理解当前的世界

28 那些被打倒的文明,需要重整旗鼓

第五章 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29 直到遇见我的太太孙曼丽

30 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31 孙曼丽:我们俩都很幸运,过得很好

32 为什么中国文化能维持到今天?

33 疫情之下的中美和世界

许倬云:越鸟栖南

后记 听着江声,你一寸寸老去

往里走,安顿自己是2022年由读客文化出版,作者许倬云。

得书感谢您对《往里走,安顿自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生演讲课:影响他人,成就自己 电子书
源自上万次刻意练习、即学即用的演讲实践手册。人生处处是舞台,展现你的每一个高光时刻。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 电子书
从可怕的情绪会闯祸,到可爱的情绪让你变得更智慧。
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 电子书
本书带你戒掉讨好,活出自信。
做自己的太阳  无需凭借谁的光 电子书
本书通过漫画的形式,分享饱含正能量的生活小智慧,旨在帮助大家缓解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跟情绪做朋友、自我成长之路和做真实的自己、本书将作者日常的学习感悟用简短的语言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积极面对生活的难题和一些不如意。本书可随身携带,阅读很方便,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此同时你可以临摹书中的小漫画,让你的下午茶时光不再枯燥。本书适合喜欢画画
拥抱十年后的自己 电子书
这是一本作者以一位普通人身份在职场历年十年所集结的精华,指导年轻的读者如何少走弯路。整本书以简单的三步法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将作者对工作的意义的理解串联起来,语言风格诙谐,表达简练易懂,可操作性强。